logo

【海南故事】木格滩的前世今生,讲述海南人身边的故事!

作者:祁万强 来源:西陲古地 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11-26 15:45:56 点击数:



       木格滩位于贵南县境中部,西至龙羊峡库区,北至沙沟河岸,南至茫拉河,是贵南县最大的滩地。木格滩位于贵南县境中部,西至龙羊峡库区,北至沙沟河岸,南至茫拉河,是贵南县最大的滩地。属半荒漠化草原,时有沙暴发生。恶劣的自然环境,致使这里人迹罕至。

       贵南县过马营镇牧民文宝达杰,世代居住在木格滩。当地牧民把木格滩常常叫做“穆桂滩”,说穆桂英曾在这里作战,当地人为了纪念才起了这样一个名称。而且,很多人在荒滩中捡到过许多箭头、匕首等铁器。甚至有人夜宿野外时,时常会在梦中听到人马号令和战场上的厮杀声。所以,当地人都认可木格滩曾是一个古战场。还有人说,曾在沙洲中找到了一口被遗弃的大锅,半埋在沙中,露出的半边锅沿上能走马。可见,这口行军锅体积无比巨大。
       与此同时,更有甚者说好多人从飞机上看到木格滩中央有巨大的发光体,有些人记住大概的方位后,曾徒步进入沙漠寻找,但什么也没有发现,甚至有些人还迷路了。

       木格滩,究竟有何身世之谜,缘何有种种如此神秘的传说?

       记者翻阅了相关历史文献后发现,木格滩自古素有“沙洲”之称,《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弟阿豺立,自号骠骑将军、沙洲刺史。部内有黄沙,周回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洲”。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中将木格滩描述得更加具体:“其国西有黄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不生草木,沙洲因此为号。”

       《通鉴·晋纪》中引段国《沙洲记》中云:“浇河郡西南一百七十里有黄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西极大杨川,望之若人委糟糠于地,不生草木,荡然黄沙,周回数百里。”
       从这些史料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木格滩的荒凉由来已久。东汉时,就“擎沙如水逐风流”,以后经历各朝代,沙漠化的程度日趋严重。

       晋朝的时候,今天的贵南属浇河郡管辖,治贵德。所以,根据上面地理位置的记载,可以推测就是今天的木格滩所在地。

       历史文献记载,木格滩的身世渐渐明朗。可是,缘何被称之为“木格滩”,这样一个称谓究竟是何意?

       很多学者认为,木格滩是藏语,意为灾难滩,多沙、缺水。

       记者在阅读我省著名学者李文实先生的《西陲故地与羌藏文化》一书时发现,他对木格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李文实先生看来,羡贺、莫贺、穆格同音异译,都是沙洲的本名。“穆格”是饥馑荒灾之意,可引申为荒漠。这与《沙洲记》中“不生草木,荡然黄沙”是相应的。“穆格”“穆桂”则是吐谷浑原语,与今天的藏语相差不远,可能与古羌语也有一定的联系。当地人称之为穆桂滩,以后逐渐演变,今天的行政区域名为木格滩。
       时光远去,今天沙化的木格滩迎来了绿色的希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启动,包括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在内的几个县被纳入三江源项目。长期受制于项目和资金困扰的共和县塔拉滩荒漠化治理、贵南县木格滩沙漠化治理等,都被纳入三江源二期工程总体规划而迎来新的机遇。

       在木格滩沙化治理中,贵南当地干部群众可没少下功夫,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大家采取“乔、灌、草结合,封、造、管并举”的治理措施,在沙化重点地区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设置沙障等项目,用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绿洲。如今,局部地区沙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沙漠周边草场得到恢复,风沙天气明显减少。

       采访中,我们行进在黄沙滩中一片片植树造林点,绿色逐渐在眼前延伸开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