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探寻消失的拉加里王朝

作者:文良安 来源:红网 时间:2008-07-28 11:28:42 点击数:

位于曲松县境内的拉加里王朝遗址

拉加里王朝遗址记录着一个王朝的兴衰
从山南地区的区府所在地泽当镇往东南行进60公里,便是土林环绕的曲松县城。在县城右前方陡崖上可见半截高大褐黄色的墙壁及周围高矮不一的残垣,给人一种苍凉的心境。干涸的河谷边土林状的黄土顶上建有稀疏的几栋民房,一大片浅紫红色的房屋安卧在前面不远处的山坳里,这就是拉加里王府的遗址。  
  由于工作原因,我曾多次来到曲松,多次在拉加里王府的断壁残垣前,探寻消失的拉加里王朝。我实在无法想像,如此断壁残垣的破损之地,曾过它无比灿烂的辉煌的昨天,而且还与盛极一时的拉加里王朝紧密相联。拉加里王府遗址,记录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见证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据藏史记载,当吐蕃王朝崩溃以后,西藏经历了将近40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公元12世纪,由于战乱被迫不断西迁的吐蕃王室,从上部阿里返回时在曲松一带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并建造了一座名为“加里”的寺庙,并且在此修建宫殿行使地方统治权。从此,这一吐蕃王室后裔便以“加里”为名,并冠以“拉”字,形成了象征权力与荣耀的“拉加里”姓氏。  
  该王系在山南曲松一带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历经萨迦王朝和帕竹王朝统治时期,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特权。直至西藏民主改革之前,拉加里王系还统辖有拉加里、桑日、加查、隆子四个宗,方圆百里的广大地区。据说拉加里王去拉萨朝拜,藏政府要派四品官员去拉萨河渡口迎接;会见朝拜达赖喇嘛,拉加里王的座位较之藏地最高统治者也只低一层卡垫。这种史实确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观,对此,我一直在找寻其中的谜团。  
  拉加里王府宫殿的始建年代已难详考,仅从现存建筑遗存的诸多特点和史料分析,推测其三期建筑的大致宫殿现存建筑遗存可分为三期:早期建筑旧宫“扎西群宗”,中期建筑新宫“甘丹拉孜”,晚期建筑夏官。由于诸多原因,现在的拉加里王府宫殿的建筑多已颓毁或已改建为民居。王宫建筑是西藏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能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已十分罕见。拉加里王府宫殿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平面布局和建筑结构,这样的独特门类在西藏古代王宫中是极为珍贵的。作为藏式王宫建筑,其中一些小木作,尤其是门枋之上斗拱的使用,无疑是融合了汉地古建筑的某些因素,因而也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平添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站在拉加里王府广场,直面端详满是窟窿、只残存大体结构的宫殿,一种莫名的虚无感,弥漫在广场和王宫的每一个空间。透过这座废弃的建筑物,我似乎能触及到王宫曾经辉煌的踪迹。遥远的拉加里王朝,以及生活在王宫的贵族和庶民,已永久成为历史。此时,我很想和历史老人作一次坦诚的交谈,希望能从那里找到拉加里王朝为什么会衰亡的答案。  
  沿着正门攀爬上去,粗黑的木楼梯隐隐渗透出庄严凝重的味道。盘踞在此的一些斑鸠扇动的羽翼却一次又一次地划破这凝重的气氛。每向上一步,我都越发的谨慎,要知道,一部厚重的藏王家史在多年以前曾经在这里轰轰烈烈上演。多年以后我的这种缓慢进入对它们也许是一种伤害和滋扰。  
  踏上木楼梯,来到王宫正中的一个殿堂。原本五层高的王宫,现已剩下三层了。我拐来拐去,从一楼、二楼再至三楼,从这间屋子穿过那间佛殿,我的方向都快迷失了。建筑物的内部已陈旧不堪,除了几根木头柱子支撑着即将坍塌的屋顶,偶尔能看到颜色模糊的壁画,用手一摸,便能触到凸起的勾线。通过二楼敞开的大洞,向下俯视,整个曲松镇卧在河谷腹地,一条闪闪发光小河缓缓流过。环视四周,拉加里王宫附近和对面的台地上,各分布着一些小小的村落。  
[FS:PAGE]

走进空旷的由石砌围墙环绕的宫殿,发现偌大的宫墙现仅存东、南墙体及西墙残段。虽经岁月洗礼和数百年风雨剥蚀,但残墙仍牢不可摧。正面靠悬崖边是一排仅存的三层的残破不堪的楼房残垣。靠西的那间大约突出了整体的三分之一,显得正面起伏生动,尽管它的底色凋敝破损。进门的九级木质台阶保存完整,连同钉上的铁片与木头磨得滚圆光滑,刻记了世事的沧桑和时间的古老。  
  来到宫殿的腹地,坍塌的门楼丝毫不影响雕楼画栋尊贵气质的体现。其中一些小木作,尤其是门枋之上斗拱的使用,更是融合了汉地古建筑的某些特质:正门其上雕刻有莲瓣、宗教符号等,门枋上有彩绘莲花、牡丹等图案。这也许仍是那位功勋卓著的文成公主的功劳。  
  在王宫第三层,早已坍塌的屋顶给了整个房间足够的照明。右边小间墙上残存的精美壁画告诉我们,这里当年多半是经堂之类的所在。遥想百年甚至更久以前,就在我现在站的位置,曾经油灯长明,衣着华贵的王公贵族们在此一次又一次交付沉重的心事给神灵,祈求天神的宽恕和庇佑。在诸神面前,在信仰面前,他们同衣着污秽的奴隶没有任何区别,全都赤裸坦荡如婴孩。  
  每次来到王宫遗址,我都要从那一处坍塌房间形成的斜坡爬上二楼和三楼。这里的房间空荡荡的,满眼的残损、破落。只是最近的一次偶见那平台一角上的沙土堆中无意长出了几簇嫩绿的小草,似乎带来了一线生机,又像是给奄奄一息的拉加里王府带来些许的安慰。  
  爬上楼顶,眼下的山沟隐隐约约传来春的气息。点缀在鳞次栉比、层次分明的县城建筑物中的高大杨柳已开始由黄转绿。登高望远,顿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难怪拉加里王要选中此处的,他每天都可获得这样的感觉和心境。此时,让万千的思绪飘飞在想象的苍穹下,驰骋在茫茫的宇宙间,奔腾于深邃的历史长河里。  
  徜徉于王宫遗址的四周,眼下闪现的是我到西藏后见过的各种宫殿、寺庙的建筑的综合,因为上面四层全无,任我来自由想象和衔接。或许,这儿昔日的宫殿有雍布拉康的险峻巍峨;有桑耶寺的博大精深;有布达拉宫的挺拔雄伟;有罗布林卡的深邃幽静。一部建筑应该是一部灿烂的历史。一部历史有着光辉的一页,不可避免地有着灰暗甚至是血和泪水染就的一页。尤其是在封建农奴社会,阶级的迫害更为残酷。  
  探寻即将结束,我站立在拉加里王府城墙旁边,仰望苍穹,思绪万千。一段辉煌的历史已属于昨天,一团难解的历史迷雾交给了后人,一次无法弥补的损坏留给了当代。今天,我们对历史不能求全责备,但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历史人物亦不能苛责,但应功过分明。拉加里王曾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存续700余年,对当今藏民族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拉加里王府遗址具有无言的震撼力,它使我真切地感到历史的呼吸,文化的脉动。遥想当年吐蕃王室选择这块宝地建立王朝,真是好眼力。这里冬暖夏凉,雪域高原不多见的植物在这里也是郁郁葱葱。它让我在舒展身心的同时,惊叹于藏民族先祖们那种非凡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充分地感受了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