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三珠金虎符金牌揭开了文化密码
作者: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5-04-01 10:17:40
点击数:
“长生天的气力里,愿皇帝之名具福泽。如谁不敬畏,断罪处死。”这句来自于一牌金牌上接下来通过以下几点介绍这金牌从哪里来?有什么样的历史?
一、草原深处的惊世发现:一块金牌揭开元朝秘辛
文字的“权力密码”
八思巴文共41个字母,兼具藏文庄严与梵文灵动。它不仅是官方文书的载体,更被刻于钱币、碑刻与牌符。秀麻金牌的铭文“长生天的气力里,愿皇帝之名具福泽”便是典型例证,文字抬写格式暗含“皇权至上”,神权与王权在此完美融合。
忽必烈:草原帝国的“改革者”
作为元朝开国皇帝,他推行“汉法”,命八思巴创制文字,建立行省制度,并通过牌符强化军权。秀麻金牌的铸造,正是其“以文治边”策略的缩影。
三、六件套“变形金刚”:金牌符的“模块化设计”
您知道元代牌符分几等?又知道这金牌属于几等吗?
元代牌符分三等:
金虎符(三珠):授予万户府达鲁花赤、正副万户(从三品)
金牌(单珠):千户、百户佩戴。
银牌:普通军官或士兵。
经考证,这是元代“三珠金虎符”,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元代牌符!
二、鎏金银与鎏金铜的“混搭美学”
这种“低调的奢华”既节省了黄金用量,又通过金银光泽的对比凸显尊贵感。考古专家推测,元代可能因黄金稀缺,采用镀金工艺替代纯金铸造,但秀麻金牌的鎏金工艺却异常精细,虎纹錾刻栩栩如生,连虎尾尖的翘起弧度都清晰可见。
神权与王权的双重威慑
铭文内容体现了元代“以佛治心、以刑治世”的治理逻辑,通过神权(长生天)与王权(皇帝)的结合,强化对臣民的震慑。
四、吐蕃边疆的“文化飞地”:金牌主人的身份之谜
秀麻金牌出土于青海同德县,这里是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的辖区,属于蒙古皇室采邑。其主人可能是必里万户府的达鲁花赤(从三品军官),或是镇戍边关的军事长官。更戏剧性的是,元代规定“虎符不赐王族”,而这件三珠虎符却出现在吐蕃边疆,暗示元朝对边疆军政的直接控制,甚至可能涉及蒙古宗王与中央的博弈。
结语
青海同德元代八思巴文金牌符,既是草原帝国的“权力信物”,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它用鎏金工艺诉说辉煌,以八思巴文镌刻威严,更用未解之谜激发后人探索的欲望。这件文物静静诉说着七百年前元朝对边疆的治理智慧,也提醒我们:历史从不遥远,文物皆是活着的记忆。
文章来源:宗日之乡
一、草原深处的惊世发现:一块金牌揭开元朝秘辛
2020年,青海同德县牧民在黄河畔意外发现一件沉睡七个世纪的神秘金牌。这件长25厘米、重785克的六件套“机关符”(符首+金牌+底座),以鎏金银与鎏金铜打造,虎形底座怒目圆睁,符首暗藏三颗“明珠”,背面篆刻的神秘文字震惊学界。

二、八思巴文:忽必烈的“文化密码”与草原帝国的野心
八思巴(1235-1280)是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1253年受忽必烈召见,成为元朝首位“帝师”。他精通佛学与语言,1269年奉旨创制八思巴文——一种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旨在统一蒙古帝国的文字体系,推动佛教传播与政令通达

八思巴文共41个字母,兼具藏文庄严与梵文灵动。它不仅是官方文书的载体,更被刻于钱币、碑刻与牌符。秀麻金牌的铭文“长生天的气力里,愿皇帝之名具福泽”便是典型例证,文字抬写格式暗含“皇权至上”,神权与王权在此完美融合。
忽必烈:草原帝国的“改革者”
作为元朝开国皇帝,他推行“汉法”,命八思巴创制文字,建立行省制度,并通过牌符强化军权。秀麻金牌的铸造,正是其“以文治边”策略的缩影。
三、六件套“变形金刚”:金牌符的“模块化设计”
这件金牌符并非单一物件,而是由符首、正反金牌、左右框架、虎形底座六部分精密组装而成。想象一下,它像极了古代的“机关盒”两片鎏金铜牌背靠背嵌入框架,符首的空心弓形结构与底座的伏虎造型巧妙咬合,既可拆卸又浑然一体。更有趣的是,符首顶部还藏着三个铜泡装饰,形似“三颗明珠”,与《元史》记载的“三珠虎符”完全吻合。

(正面)

(反面)
底座图案是一只卧状老虎,即伏虎。虎朝右而卧,一双大又圆的眼睛炯炯有神,一根细而长的尾巴卷在身体左侧,尾巴尖稍稍翘起。其顶部刻有花草饰纹,十分精美.连伏虎底座和符首的总高为32.3厘米,宽13.3厘米,虎符重量为785.01克,框内鎏金牌高25厘米,宽9厘米,空心虎形底座的铸造技术已失传,现代工匠难以复刻其精美程度。您知道元代牌符分几等?又知道这金牌属于几等吗?
元代牌符分三等:
金虎符(三珠):授予万户府达鲁花赤、正副万户(从三品)
金牌(单珠):千户、百户佩戴。
银牌:普通军官或士兵。
经考证,这是元代“三珠金虎符”,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元代牌符!
二、鎏金银与鎏金铜的“混搭美学”
尽管名为“金牌”但它的材质却暗藏玄机:符首、底座和框架为鎏金银,而牌身仅是鎏金铜。

神权与王权的双重威慑
金牌正反两面铸有八思巴文,内容充满威严:

正面
长生天的气力里,愿皇帝之名具福。如谁不敬畏,断罪处死。汉译可参考蔡美彪先生的雅译:“上天眷命,锡皇帝之徽名,若不听从之人,断罪并处死。”

背面
若抗命不从,必遭天谴。文字采用“抬写”格式(中行文字高于两侧),符合蒙古传统书写习惯,同时暗含“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铭文内容体现了元代“以佛治心、以刑治世”的治理逻辑,通过神权(长生天)与王权(皇帝)的结合,强化对臣民的震慑。
四、吐蕃边疆的“文化飞地”:金牌主人的身份之谜
秀麻金牌出土于青海同德县,这里是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的辖区,属于蒙古皇室采邑。其主人可能是必里万户府的达鲁花赤(从三品军官),或是镇戍边关的军事长官。更戏剧性的是,元代规定“虎符不赐王族”,而这件三珠虎符却出现在吐蕃边疆,暗示元朝对边疆军政的直接控制,甚至可能涉及蒙古宗王与中央的博弈。
结语
青海同德元代八思巴文金牌符,既是草原帝国的“权力信物”,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它用鎏金工艺诉说辉煌,以八思巴文镌刻威严,更用未解之谜激发后人探索的欲望。这件文物静静诉说着七百年前元朝对边疆的治理智慧,也提醒我们:历史从不遥远,文物皆是活着的记忆。
文章来源:宗日之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