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考古学家丹巴经堂碉发现元代佛寺壁画

作者:根秋多吉 来源:藏人文化网 时间:2011-07-01 11:04:00 点击数:

  今年6月上旬,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洛阳龙门石窟原所长、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究室研究员温玉成教授在甘孜州调查时发现了多处元代佛寺壁画。其中,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村方形古碉的二层楼内发现了四壁佛寺壁画。温玉成教授用多年的考古经验在现场认真分析和考察后对记者说:“丹巴经堂碉的壁画是目前全国现存最早的元时代(1207-1294)佛寺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意义
  
温教授就经堂碉壁画的意义说:这是全中国已发现最早元代佛寺壁画。此前国内已知蒙元时代的壁画,是山西省运城永乐宫的全真道壁画。汉族的道教壁画与藏族的佛教壁画,东西辉映,亦一大奇观也。敦煌的元代壁画虽已公布,但是对其年代,颇有争议。西藏阿里地区据说有前弘期壁画,但现在为止也没有公布及其年代。目前全国基本没有发现比蒙元时代更早的佛寺壁画。


东壁壁画

  “众所周知的杭州飞来峰元代至元年间的大批雕刻,北京居庸关过街塔的至正年间雕刻,早已列入国家级保护单位。因此,新发现的丹巴经堂碉元代前期壁画毫无疑问应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帝师八思巴的画像,也是全国首例,十分珍贵!”温教授说。

布局
  
温教授介绍经堂的布局时说:正壁(西壁)画元代佛寺常常作主尊供养的横三世佛:东方药师佛(持药草)、中土释迦牟尼佛(作降魔手印)、西方无量寿佛。对面(东壁)坐式菩萨四身、坐式帝师八思巴、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北壁,形象模糊,可以辩认是坐式菩萨七身。南壁(即门内两侧),画各种护法神王,包括四位骑兽神王及麻曷噶刺(大黑天神)等等。(布局见示意图)


吉祥天母

  “该处壁画,用笔细致流畅,无一断笔,敷彩以红色为底,饱满艳丽。装饰物(臂钏、缨络等)绘制也一丝不苟,堪为上品佳作。”温教授赞叹道。

时代
  
当记者问到该经堂壁画产生于什么年代时,温教授用充满自信眼光对着记者:丹巴经堂碉的壁画有以下特征:一是菩萨头戴三花宝冠;二是降魔印之手下伸至莲座以下;三是六挐具(大鹏、竭摩鱼、兽王、狮子、大象)尚未规范,又与内地有别(没有童子);四是莲花瓣上装饰云纹;五是大黑天形状与有纪年的杭州宝成寺造像接近。从以上特征判断,该处壁画造于元代至元年间,也许在八思巴追认为“帝师”(1280年)前后。此前,曾有学者认为是明代壁画,不正确。

考证
  
“粗略观看,对面(东壁)坐式佛像四身,其中,坐式帝师八思巴有点像莲花生大师像。但是没有持骷髅杖。我认为这就是帝师八思巴像,也是帝师八思巴像第一次出现在嘉绒壁画上。”温教授说。
  “为什么是帝师八思巴,理由是什么”记者问。温教授说:一是头戴有护耳的圆帽,顶上插孔雀毛,帽上有‘五星’(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头顶五星,唯帝师当之。二是内穿白衣,外披红袈裟,左手持黑色三股金刚杵。萨迦派以白色象征观音;以红色象征文殊;以黑色象征金刚手。三色集于一身,表示是萨迦派的祖师。三是从左肩斜下一条‘圣带‘表示他是一位’大成就者’。”
  在此次调查中,温教授还先后考察甘孜州其他地方时也发现了多处元代壁画,其中,在德格县汤甲经堂(121㎡)门廊隔墙上,发现了元代护法神像及八思巴文颂词;隔墙内室,是明代中期壁画,大约作于正统十三年,有唐东杰布(1385-1464)画像。“更令人兴趣盎然的是出现了汉藏结合的画风,二身菩萨亭亭玉立,头戴宝珠花冠,低首垂眉,直鼻小口,微作笑意,她们右上方,是一大朵盛开的牡丹花,十分生动。”温教授说。
  距丹巴经堂碉不远的里冉龙寺中,既有元代中期(至正十年以前)壁画,也有元代晚期壁画(至正十年)八思巴创制的新蒙文写的颂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