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阿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佚名 来源:阿里地区旅游局 时间:2009-05-25 14:29:56 点击数:


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古格遗址距扎达县城约18公里,驱车20分钟就可以到达。是历史文化遗产。
    在高耸而苍凉的土林环绕之中,有一座残缺的城堡遗址,它标志着一个的鼎盛王朝的逝去。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这里曾经是吐蕃王国后裔所建西藏地方割据政权——古格王朝的中心。也有人认为,这里是更为古老的公元7世纪前后的阿里象雄王国的王宫遗址。到公元17世纪中叶,被外来的拉达克入侵者毁坏。
    公元9世纪,阿里处在诸侯割据时代,这时高原东部吐蕃王室的后裔贝科赞之子吉德尼玛衮在吐蕃王朝瓦解后的动乱纷争之中被迫逃往阿里,受到了布让土王扎西赞的礼待并将其女卓萨廓琼嫁给他,推举他为王。他生有三子,晚年将他们分封三处,其中象雄一支即古格王国。公元1042年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来阿里传教布道,并于公元1076年由古格王国在阿里举行丙辰法会,通过一系列弘扬佛法的举措,使古格成为藏传佛教“后宏期”复兴运动的中心,影响到西藏各地。古格末期,由于王室与寺院僧侣集团的矛盾日益加剧,相邻的拉达克王又因婚姻等问题与古格王之间产生矛盾。公元1630年,在古格王病重之际,喇嘛和暴动的百姓乘机包围王宫,拉达克王抓住机会出兵古格,围困王宫达数月之久,最终吞灭古格,宣告了古格王国历史的终结,并由拉达克王之子率军统治古格。
    现在的古格王朝遗址仍然是极有气派的。整个城堡自地面至山顶依山势而建,1985年经过考察,揭开了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现存王国遗址在阿里扎达县象泉河畔一座土山上,由300余座房屋、300余孔洞窟和3座10余米高的佛塔、4座寺庙、2间殿堂及地下通道2条组成。整个遗址占地18万平方米,相对高差175米。其中尤以红庙、白庙、轮回庙、王宫殿、护法神殿最为壮观。使古格王朝身价倍增的是至今仍存留于庙堂之中的风格迥异的壁画、雕塑和石刻。这些精湛绝伦的作品,以其特异的风格,或者表现出深刻的宗教精神,或者纪录了生动的历史文化,具有积极高的艺术价值。距离古代王宫约20公里处的以托林寺为主的几座寺庙遗址、40公里处的多香城堡遗址、1公里处的堆放着30多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的洞穴及军事防御设施,也都属于古格王朝的范围。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高原古城,它不仅为研究西藏历史,而且为研究藏族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朝遗址,在荒僻的原野,默默地诉说着历史,闪耀着艺术之光,给人以悲怆的美感。以古格王宫为中心,其周围近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有多香、芒囊、卡尔普、麦龙沟、皮央、东嘎、香孜、羌当等近10处古遗址。古格王国遗址单从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方面讲,已经具备了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条件,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地做这项工作。
    民间舞蹈:扎达作为阿里地区民间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一种叫“古格旋”的歌舞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盛行于托林、萨让、底雅地区,每逢节日便欢跳“古格旋”。
    古格藏尸洞:古格的藏尸洞也比较有名,位于离城堡不远的山沟里。洞口有一人多高,爬上洞口就能看到里面的尸骨。尸骨大多是靠洞壁站立的无头尸。在这里发现了我国首例壁葬的女婴尸,这与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婴儿瓮棺葬相类似。这具三四岁的婴尸,现在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内。
    苯教:在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之前,由西藏本土诞生的宗教——苯教曾是雪域居民主要的信仰宗教。苯教兴盛于古象雄时期。苯教自身有一个发展和变化过程,它是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基础上形成,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自然物。
[fs:page]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扎达县扎布让乡皮央和东嘎村北2公里处。整个遗址坐落于一座干涸河岸阶地上的山丘上,山丘高出阶地约90米,呈鱼脊状东西横列。建筑遗址主要分布在山腰、山脚以山顶的南北两侧,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遗址有佛殿、窑洞、佛塔、石窟、居民等各类建筑遗址。其中,贡康是开凿于山岩内的窑洞佛殿,原主供古鲁金贡布(护法)塑像,内壁绘满各类壁画,现仅存部分壁画,其风格与古格坛城殿内壁画相似;杜康(集会殿)位于贡康东侧的山坡上,现仅存墙体,系土坯砌筑;佛塔遗址有2处,即单独的佛塔和塔体共9座;宗山位于遗址最东端,名为“克松朗杰宗山”,据传为古格王国后裔米旺朗杰所建,建筑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现仅存残墙;遗址中窑洞的分布相当密集,环绕山体层层分布于山顶、山腰、和山脚,约为2000余孔。距崖顶50米处分布有3个窖洞,两大一小。据洞内壁画推测,此3洞均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洞内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笔法粗放,色彩艳丽,用料考究,许多壁画还采用了金丝镶嵌,与古格、托林的壁画风格迥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正是由于皮央东嘎洞窟壁画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象雄文明:在藏族古代历史文化中,最神秘者莫过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象雄王国及苯教文明。象雄,一般认为在今藏北阿里地区,但其内部区划结构如何,藏史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期间相差不小。据学者研究,藏史对“阿里三围”有四种不同的划分。至于象雄,有上象雄、下象雄的划分,也有内、中、外三象雄的划分。至于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象泉河谷和孔雀河谷数百座先民遗留的洞窑有待去发掘、研究。
    民风民俗:每当有远客来到,便是当地人的节日。附近居住的村民都会来和你打招呼,通常主事的人会给你献上洁白的哈达和喷香的青稞酒、糍粑、酥油茶,再端上热腾腾的羊肉,他们的热情让你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信仰:藏族信奉神灵的程度不仅表现在经幡、玛尼堆和佛塔上,而且也显露于自家的建筑中。藏家院门上的牛头是家庭的守护神,家中的家具摆设,一应都绘有“莲花”、“白象”等传说中的“八宝吉祥”。一般居民家中都奉有五世达赖喇嘛和神山冈仁波钦的相片,天天香火不断,表现出对信仰的虔诚。

日土宗山遗址
    日土宗山遗址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日土县城10公里。宗山山势雄伟,整个建筑依山而建,虽已成为断壁残垣,但却十分壮观,山麓为肥沃的日土高原。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是格萨尔王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为日土宗政府所在地,宗城堡院内有一层楼高的先巴之灵塔,故又称“先巴卡”意为先巴城堡。城堡周围的几座草场及山名与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固喀王宫的布局极为相似,如周围有6大草场:东面有马达草场,南面由加康珠夏,西有热曲雄布挤,西北有沃雄,北面有沃羌雄,东北有藏康夏,被称为霍尔王“那玛雄朱”(意为六座草场)。此外,东南的加果雪山原为日土神山,每年要祭祀一次,据说是霍尔王的“婆拉纳铁嘎莫”(霍尔国的魂山)等等。
    民间舞蹈:在日土,有一种古老的舞蹈叫“协巴协玛”,传说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著名大臣,舞蹈形式为17对男女组舞,身着古代服饰,男子武士打扮手持古代战刀,女子服饰华丽,相对起舞。

日土岩画
    日土岩画
    在班公湖湖盆南部和东部,近两、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有鲁日朗卡、阿垄沟、那布龙、塔康巴、布显、康巴热久、日姆栋、过巴、曲嘎尔羌等13处岩画点。岩画的内容较丰富,主要以狩猎、放牧、征战、动物、器物、自然物等为内容。动物的种类包括虎、鹿、羊、野猪、狗、水鸟、老鹰等;人物有猎人、武士、牧人以及人兽一体的神灵形象;武器主要有弓箭、弩、长茅、刀、箭等;自然物包括太阳、月亮及植物等。上述的岩画大部分为早期金属时代的岩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真实的反映了班公湖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生动场面,他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苦苦求索利用大自然,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虽然岩画的线条粗糙,造型显得呆板,但质实古朴,颇能引起游客思古之幽情,很有旅游观赏和考古价值,对研究史前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