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日月山:翘首西望忆无限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1-12-13 09:10:00 点击数:

  要说藏汉和农牧的分界,还得说是日月山。
  日月山藏语名多尼达,意为石头日月,位于青藏高原第一镇倒淌河镇以东约17公里处,山口海拔3520米。从扎哈公路转到西倒公路(西宁一共和县倒淌河镇),往西南方向行不多远,在日月藏族乡日月山村,远远在望的就是日月山。
  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实属国内罕见。
  而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
  松赞干布被推为赞普后,他倾慕唐王朝的繁荣与文明,贞观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后又多次请婚。太宗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于贞观十五年( 641年),指派江夏王李道宗随同使者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王朝的国都逻些。
  日月山顶部由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而呈红色,故古时被称为“赤岭”,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之意。
  日月山其名的由来,跟文成公主有关。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动身西去和番之时,悲痛万分,唐王陪送了一面宝镜劝慰她,要她到了汉藏分界的地方,取出来照看,从镜子里就能够看见家乡和父母亲人。历经艰辛,辗转到了赤岭,公主思亲心切,便取出宝镜照看,镜中出现的只是自己消瘦的面容和残阳斜照下的赤岭山脉,她此时才明白,父母是为江山社稷而哄骗了自己,悲愤伤心之下,把宝镜扔了出去,摔成了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日月山为祁连山支脉,西北一东南走向,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4455米。据说,当时文成公主从长安乘坐马拉轿车进藏时,才16岁,大约花了一年时间走到日月山。再往西去道路崎岖不平,只能骑马,文成公主便在此休息并学习骑马,停留了大约两个月。如今,根据文成公主那些动人的历史传说而建设的日月山景区已卓有形态,景区内有文成公主像、文成公主纪念馆以及日亭、月亭、日月泉等。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使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从京都长安造通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帝王所赐日月宝镜观看,看着镜中的繁华景象,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掷下赤邻。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邻改名日月山,日月山也便成了象征民族团结的历史名山。
  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鳞响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印记。在蔚蓝的天空下,日月二亭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显得格外庄严而肃穆,用汉白玉雕刻成的文成公主雕像洁白无瑕。凝望雕像,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感受到她西行播下的藏汉友谊种子生生不息。她那手握宝镜,凝视远方的神态,更容易激起人们对那段美好故事的无限追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