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血液里的格萨尔
东强
小时候,我们生活在乡上,父亲在乡上工作,母亲放牛,家里兄弟姐妹五个。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为了既不耽误我们上学,又可以帮助母亲放牛,想了个妙招,就是我和哥哥轮流上学: 上一天课,放一天牛。 小时候,没有什么其它玩具可玩,我们小伙伴们不是到河里抓鱼,就是掏鸟窝,当然,这种游戏被父母知道,那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除了这两个游戏,我们就喜欢扮演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物。
记得父亲的卧室里个书柜,其实就是个带抽屉的衣柜,里面摆了很多书,大多是红皮的语录,还有两本藏文的《水浒传》,趁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经常翻看这些红皮书,就是看不懂。 全是关于无产阶级怎么怎么的。 不知过了多久,老爸的书柜里多了几本书藏文的,而且封面特别精致,里面还有很多插图。因为经常听收音机里著名说唱艺人尕桑智华讲格萨尔王传,我知道这些书就是格萨尔王传,记得还有一本《智美更登》,就有一种亲自阅读的冲动。我就试探性的问父亲,书柜里的那些书是格萨尔王传吗? 父亲说是,你可以在放牛的时候看,先看《智美更登》,《智美更登》讲的是个王子的故事,不是格萨尔王传。
之后,凡是轮到我放牛的那天,我一边放牛,一边看智美更登,有时候还模仿尕桑智华,吟唱里面的台词。看完《智美更登》,闲暇时间我就给一位敬老院的老奶奶讲《智美更登》,老奶奶全神贯注的聆听,时而双手合十祈祷,有时泪流满面,我也随之感动。
读完《智美更登》,父亲就让我读格萨尔王传《王者诞生记》、《赛马称王》、《霍岭大战》。记忆最深刻的是读《霍岭大战》,有时会进入故事不能自拔, 记得有次看的太入迷,等回过神,牛群不知去向,满山坡的去找牛,翻过一座山,被眼前的景象吓蒙混了:牛群被三只狼包围着,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一边哭,一边喊,就往牛群里跑,那群狼看我发疯的样子,估计也吓坏了,一会儿功夫不见了踪影。
《霍岭大战》分上下两部分很多章节,每个章节前面都会有一首诗介绍本章节内容,词语非常优美,现在断断续续记得一些,是藏文的,大概意思是:“扎拉则嘉去征战、要了巴特俺拉命”“箭神丹玛一支箭,掀开美如则头盖骨”等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背下来,现在基本忘干净了。
83年父亲送我到县民族中学,我借住在县草原站工作的表舅家,让我好奇的是,表舅他们单位的每个叔叔都有个格萨尔王传里面人物的名字,每当节庆、周末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嗨佩! 而且互相之间不叫真名,叫什么嘉察、丹玛、之类的。我告诉舅舅会唱格萨尔王传,不说罢了! 一说坏了,每天放学,舅舅单位的都跑来让我讲格萨尔王传,听众还挺多,有人赞美我嗓子好,有人夸我讲的清楚,那种感觉特好,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有粉丝的感觉真不错。
舅舅不知什么时候他把我会唱格萨王传的事情告诉了在县武装部工作的我的表姨夫,(当时我并不知道县上还有其他亲戚).一次中午放学,舅舅和一个高大威武,一身军装的帅叔叔在校门口等我,舅舅简单介绍后把我领到了这个人家,才知道是我表姨夫,表姨也在。 姨夫很热情,又是倒茶、又是端饭、又给糖果的,好生照顾一番后,让我讲格萨尔王,书早有准备,是一本<辛丹合壁>。
让我第一次见识了姨夫才是真的格萨尔迷,一边听、一边分析、还时不时哈哈大笑,听的很认真。一直讲到快上课了,姨夫才让我回学校,走的时候给我装了满满一书包好吃的。 从此,每到周六,周日,姨夫就会来学校接我去他家,当然去了就要讲格萨尔,有时候姨夫还会召集他的很多亲戚来听。刚开始,我特别有兴趣,很有满足感,但慢慢就觉得越来越枯燥无味了,因为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周末。其他同学不是到河边游泳,就是打篮球,唯独我天天给他们讲故事,我开始讨厌讲格萨尔王传,有意逃避我姨夫,找各种借口不去他们家,别人一说讲格萨尔,我就躲的远远的。
89年,县委政府领导送我们到省城上了初中,省城学校也没有藏文课,也不学藏文,从此没有机会看格萨尔王传了,其实已经不是太敢兴趣了。
初中毕业,考到果洛民族师范了,虽然开设藏文,但也没有接触格萨尔方面的任何知识,毕业分配后继续上大学,大学学的化学专业,更没有机会接触格萨尔王了,(其实我的格萨尔知识倒是比化学强的多,但是为了混个文凭,在大学忍气吞声,受尽“侮辱”,坚持了四年。)2002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每天很多琐碎的事情可以说耗尽了我所有的黄金时间,没有时间学习或解除格萨尔方面的更多,其实也没有想过要学习。2010年,县上领导调整了我的工作,让我从事文化工作,恰逢国家提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号时机。 一直不“景气”的文化部门有事干了,每个地方对自己的文化品牌也有不同的定位,达日也不例外,我了解到以丹贝尼玛活佛为代表的很多高僧大德、政府各级领导、老百姓几十年来一直都致力于格萨尔文化的发展,丹贝尼玛活佛从八十年代就开始自筹资金,着手重建格萨尔狮龙宫殿,达日被命名为格萨文化发祥地。 2013年,达日成功举办中国青海格玛琙萨尔文化达日论坛,进一步确立了达日是中国格萨尔文化的中心区域这一重要地位,州委、州政府、达日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格萨尔王狮龙宫殿原址上重建果洛州非物质文化一产保护传习基地,打造果洛乃至青海一流的文化景点(品牌)。
县政府将此重任交给了我,我又再次走近了格萨尔,小时候所读过的一些格萨尔的书籍,场景又再次浮现在我脑海里,那些格萨尔王南征北战、降妖伏魔,感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原来就发生在我的故乡,家乡每个人都在为格萨尔文化的传承、保护做着各自的贡献,更何况我在这个岗位上,更觉得责任重大。我重新认识格萨尔、了解格萨尔王的历史、调研达日境内格萨尔遗风遗址,协助查朗寺格萨尔研究中心出版发行了藏汉英三语版的《达日县格萨尔遗风遗址》,可以说达日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格萨尔王的足迹、格萨尔王的故事,每一个人都会讲格萨尔王的故事。在狮龙宫殿重建的前期策划、设计、招标、监工等各方面做到全程参与,虽然遇到很多无法想象的困难,但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都做到一边学习边改进。顺利完成宫殿的建设任务,如今狮龙宫殿初具规模,一座座碉楼、一个个宫殿拔地而起,心中有些许的成就感,自己不是格萨尔学者、更没有深刻研究过格萨尔文化,但是我坚信对格萨的热爱、格萨尔文化的热爱是流在我血液里的东西。
最近一次和老父亲聊天,父亲说:“你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收音机里尕桑智华唱格萨尔王传,还喜欢模仿格萨尔王传里的人物,我就买来一些格萨尔王传的书,想知道你是否真的喜欢看这些书,没想到你是真的是从心底喜欢看,时隔多年,你又从事格萨尔文化工作,这是命中注定的。”,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是他以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习格萨尔,传承格萨尔、热爱格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