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恰卜恰镇将建立青海省《格萨尔》博物馆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12-29 10:58:30
点击数:
近日,青海湖网记者通过海南州文联获悉,海南藏族自治州恰卜恰镇将建立青海省《格萨尔》博物馆。
《格萨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格萨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地处中国西部三江源和高原璀璨明珠青海湖畔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安多文化大州和《格萨尔》文化的富矿区,是史诗《格萨尔》广泛流传的地区之一。《格萨尔》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藏族地区,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后来流传到其他兄弟民族地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我们祖国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的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等非常关心和重视,在中央及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几代人《格萨尔》工作者团结一致,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格萨尔》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迄今为止,全国没有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系统地、完整地搜集和保存有关的资料。许多像旦巴尖措(海南州同德县人)、华甲(海南州贵德县人)等著名的说唱艺人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声响、录像等资料,永远离我们而去,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许多珍贵的手抄本、木刻本和格萨尔的文物、遗迹、唐卡等依然还散失在民间,分散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有关《格萨尔》的资料如一盘散沙。为了整合这些资源,为国内外热爱和献身《格萨尔》文化事业的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研究、教学、交流、提高和发展的平台,海南州文联建议在海南州恰卜恰镇建设一个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现代特点、资料丰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格萨尔》博物馆。就全国而言,海南州在《格萨尔》的挖掘、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格萨尔》博物馆的建设,对于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于加强民族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海南州文联主席、海南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恰嘎·多杰才让介绍,《格萨尔》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范围包括:全面系统地搜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事《格萨尔》工作的有关资料,包括中央及各省自治州区有关部门的文件,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题词、照片等有关资料,以便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格萨尔》事业的亲切关怀;集中展示《格萨尔》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地、系统地搜集各种手抄本、木刻本;建国以来各地出版的各种藏文《格萨尔》;各种汉译本及各种外文译本;各种有关《格萨尔》的研究著作、杂志、画册等各种图书。全面地、系统地搜集有关格萨尔大王及其麾下大将的风物遗迹传说;搜集、拍摄有关的遗物、遗迹。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既可为研究者提供原生态的资料,也可以开发旅游资源,逐步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格萨尔》旅游文化资源。全面地、系统地搜集有关《格萨尔》的各种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唐卡、堆绣、雕塑、酥油花,以及各种工艺品。这类艺术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民间流传广泛,是藏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格萨尔》研究专家学者的有关资料,如手稿、书信、照片、实物、著作等,并同步建成专家学者、作品及有关资料信息电子资源库。
恰嘎·多杰才让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近1000名《格萨尔》说唱艺人,他们是《格萨尔》史诗最直接的继承者、传播者、保存者和创新者,是史诗的重要载体。倘若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格萨尔》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因此,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抓紧时机,尽一切努力搜集和保护好《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珍贵资料,如:艺人的简历、学艺过程,艺术生涯;说唱的部本;录音、录像等有关声像资料;有关艺人的生活和说唱活动的照片等;逐步建立完整的、系统的艺人档案或信息资料库。”
在海南建设《格萨尔》博物馆具有其地域优势。
《格萨尔》文化特色浓。历届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州人民政府对《格萨尔》文化高度重视。从八十年代起,我州先后编排了许多大型《格萨尔》歌舞剧,如国内外有影响的《霍岭大战》和《北地降魔》、《姜国王子》、《贾察大帅》等。作那寺和当家寺等民间演职人员在每年各大节庆日和佛事活动上进行格萨尔演出,每年演出场次比其他任何地区多很多。海南是率先将《格萨尔》文化搬上舞台的地区。
《格萨尔》文化研究专业机构相继成立。2004年在贵德县建立了《格萨尔》民俗展览馆,向世人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魅力。这些都标志着海南是《格萨尔》文化研究较早的地区。2005年,经州委、州政府批准并成立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与海南州文联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目前,正在对《格萨尔》文化进行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等多项工作。2009年初,经省政府批准,在海南挂牌成立了青海省《格萨尔》演出剧团,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该剧团正在编排大型藏族歌舞剧《格萨尔王传·贾察统帅》。
《格萨尔》文化遗迹丰富。海南是《格萨尔》文化遗迹遗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格萨尔雕像、敖包、唐卡、绘画,不同版本的《格萨尔》说唱本和著名遗迹辛巴石头城、辛巴石灶;格萨尔拴马桩、宝剑、马叉子、弓箭;珠姆黑帐篷、曲拉等遍布全州境内。
《格萨尔》研究人员和艺人频繁。海南籍的《格》学专家和艺人远远胜于其他地区,它既是研究人员较多的地方,又是格萨尔艺人频繁的地方。仅教授籍以上就有10位,其中国家级专家3人、博士1名、硕士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巴仲艺人、圆光艺人、传承艺人等艺人也比其他任何地区较多。
研究成绩斐然。三中全会以来,海南籍学者在《格萨尔》文化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可喜成绩,名列全国前茅。撰写并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有《格萨尔新探》(1994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格萨尔传说》(1989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格萨尔论文集》(2004年青海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神奇的格萨尔艺人》(2001年北京族出版社出版)、《黑鹰三兄弟》(2005年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雪域高原的史诗文化·格萨尔》(2008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恰嘎·多杰才让格萨尔论文集》(2006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恰嘎·多杰才让格萨尔搜集整理集》(2006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不少著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地理位置优越。海南州地处青藏公路,通往果洛和玉树等地区的交通要道,是环绕三点一线的旅游经典线路。从高原夏都西宁城到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青海湖只有1 50公里,从青海湖途经美丽的夏拉草原到安多土建庄廓之城恰卜恰,再从安多文化大州海南州属到黄河上游最大的电站——龙羊峡、丹霞地貌故乡贵德,再从贵德到世界森林公园之称堪布拉,最后往返西宁,这就标志着交通便利,来往人数较多,商贸聚集、地理位置良好,是建立大型博物馆的最佳地方。
具有现成的修建场所。海南州体育场已迁址,占地50余亩,位于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势平坦,日照通畅,水电便利,是海南州属恰卜恰镇黄金地段,是建立博物馆理想选址,并在博物馆建成后准备刻雕一尊大型“格萨尔”塑像。
管理优势。《格萨尔》博物馆建在海南,具有管理上的优势,海南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与海南州文联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现有工作人员lO名。管理人员文化素质高,热爱民族文化,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而且在搜集、挖掘、整理、出版《格萨尔》文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格萨尔》博物馆的建立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可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育爱国主义情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对于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好西部大开发,推动经济文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格萨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格萨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地处中国西部三江源和高原璀璨明珠青海湖畔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安多文化大州和《格萨尔》文化的富矿区,是史诗《格萨尔》广泛流传的地区之一。《格萨尔》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藏族地区,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后来流传到其他兄弟民族地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我们祖国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的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等非常关心和重视,在中央及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几代人《格萨尔》工作者团结一致,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格萨尔》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迄今为止,全国没有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系统地、完整地搜集和保存有关的资料。许多像旦巴尖措(海南州同德县人)、华甲(海南州贵德县人)等著名的说唱艺人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声响、录像等资料,永远离我们而去,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许多珍贵的手抄本、木刻本和格萨尔的文物、遗迹、唐卡等依然还散失在民间,分散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有关《格萨尔》的资料如一盘散沙。为了整合这些资源,为国内外热爱和献身《格萨尔》文化事业的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研究、教学、交流、提高和发展的平台,海南州文联建议在海南州恰卜恰镇建设一个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现代特点、资料丰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格萨尔》博物馆。就全国而言,海南州在《格萨尔》的挖掘、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格萨尔》博物馆的建设,对于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于加强民族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海南州文联主席、海南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恰嘎·多杰才让介绍,《格萨尔》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范围包括:全面系统地搜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事《格萨尔》工作的有关资料,包括中央及各省自治州区有关部门的文件,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题词、照片等有关资料,以便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格萨尔》事业的亲切关怀;集中展示《格萨尔》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地、系统地搜集各种手抄本、木刻本;建国以来各地出版的各种藏文《格萨尔》;各种汉译本及各种外文译本;各种有关《格萨尔》的研究著作、杂志、画册等各种图书。全面地、系统地搜集有关格萨尔大王及其麾下大将的风物遗迹传说;搜集、拍摄有关的遗物、遗迹。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既可为研究者提供原生态的资料,也可以开发旅游资源,逐步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格萨尔》旅游文化资源。全面地、系统地搜集有关《格萨尔》的各种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唐卡、堆绣、雕塑、酥油花,以及各种工艺品。这类艺术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民间流传广泛,是藏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格萨尔》研究专家学者的有关资料,如手稿、书信、照片、实物、著作等,并同步建成专家学者、作品及有关资料信息电子资源库。
恰嘎·多杰才让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近1000名《格萨尔》说唱艺人,他们是《格萨尔》史诗最直接的继承者、传播者、保存者和创新者,是史诗的重要载体。倘若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格萨尔》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因此,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抓紧时机,尽一切努力搜集和保护好《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珍贵资料,如:艺人的简历、学艺过程,艺术生涯;说唱的部本;录音、录像等有关声像资料;有关艺人的生活和说唱活动的照片等;逐步建立完整的、系统的艺人档案或信息资料库。”
在海南建设《格萨尔》博物馆具有其地域优势。
《格萨尔》文化特色浓。历届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州人民政府对《格萨尔》文化高度重视。从八十年代起,我州先后编排了许多大型《格萨尔》歌舞剧,如国内外有影响的《霍岭大战》和《北地降魔》、《姜国王子》、《贾察大帅》等。作那寺和当家寺等民间演职人员在每年各大节庆日和佛事活动上进行格萨尔演出,每年演出场次比其他任何地区多很多。海南是率先将《格萨尔》文化搬上舞台的地区。
《格萨尔》文化研究专业机构相继成立。2004年在贵德县建立了《格萨尔》民俗展览馆,向世人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魅力。这些都标志着海南是《格萨尔》文化研究较早的地区。2005年,经州委、州政府批准并成立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与海南州文联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目前,正在对《格萨尔》文化进行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等多项工作。2009年初,经省政府批准,在海南挂牌成立了青海省《格萨尔》演出剧团,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该剧团正在编排大型藏族歌舞剧《格萨尔王传·贾察统帅》。
《格萨尔》文化遗迹丰富。海南是《格萨尔》文化遗迹遗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格萨尔雕像、敖包、唐卡、绘画,不同版本的《格萨尔》说唱本和著名遗迹辛巴石头城、辛巴石灶;格萨尔拴马桩、宝剑、马叉子、弓箭;珠姆黑帐篷、曲拉等遍布全州境内。
《格萨尔》研究人员和艺人频繁。海南籍的《格》学专家和艺人远远胜于其他地区,它既是研究人员较多的地方,又是格萨尔艺人频繁的地方。仅教授籍以上就有10位,其中国家级专家3人、博士1名、硕士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巴仲艺人、圆光艺人、传承艺人等艺人也比其他任何地区较多。
研究成绩斐然。三中全会以来,海南籍学者在《格萨尔》文化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可喜成绩,名列全国前茅。撰写并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有《格萨尔新探》(1994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格萨尔传说》(1989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格萨尔论文集》(2004年青海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神奇的格萨尔艺人》(2001年北京族出版社出版)、《黑鹰三兄弟》(2005年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雪域高原的史诗文化·格萨尔》(2008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恰嘎·多杰才让格萨尔论文集》(2006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恰嘎·多杰才让格萨尔搜集整理集》(2006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不少著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地理位置优越。海南州地处青藏公路,通往果洛和玉树等地区的交通要道,是环绕三点一线的旅游经典线路。从高原夏都西宁城到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青海湖只有1 50公里,从青海湖途经美丽的夏拉草原到安多土建庄廓之城恰卜恰,再从安多文化大州海南州属到黄河上游最大的电站——龙羊峡、丹霞地貌故乡贵德,再从贵德到世界森林公园之称堪布拉,最后往返西宁,这就标志着交通便利,来往人数较多,商贸聚集、地理位置良好,是建立大型博物馆的最佳地方。
具有现成的修建场所。海南州体育场已迁址,占地50余亩,位于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势平坦,日照通畅,水电便利,是海南州属恰卜恰镇黄金地段,是建立博物馆理想选址,并在博物馆建成后准备刻雕一尊大型“格萨尔”塑像。
管理优势。《格萨尔》博物馆建在海南,具有管理上的优势,海南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与海南州文联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现有工作人员lO名。管理人员文化素质高,热爱民族文化,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而且在搜集、挖掘、整理、出版《格萨尔》文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格萨尔》博物馆的建立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可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育爱国主义情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对于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好西部大开发,推动经济文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