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格萨尔王遇见大世界

作者:姚丽萍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18-05-10 16:38:00 点击数: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平均海拔逾4500米,无愧“天上玛多”。

  1000年前,在玛多,格萨尔赛马夺冠称王,成为古代藏族人民的民族英雄,《格萨尔王》号称东方《荷马史诗》。

  100年前,大世界建成伊始即风靡上海滩,2017年百岁大世界改造后重新开放,定位于非遗传承平台。

  如果说,每个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若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那么,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怀揣伟大梦想的人们创造力空前活跃,生发出无数创意——比如,格萨尔王遇见了大世界。

  “五一”小长假前后,申城文化生活格外活跃,大世界“天上玛多”非遗展演系列活动,独树一帜,空前火爆,就算天落雨,格萨尔王的赛马大会,照样天天演。

  遇见格萨尔王,大世界笑不动了。大世界中庭户外舞台,不大,原本300人的表演压缩到30人,人少,但照样能载歌载舞地热烈讲述英雄传奇。舞台上,格萨尔王雄姿英发,舞台下,观众如痴如狂,那点冷风小雨,完全挡不住人们要看格萨尔王的热情。

  看完了表演,“天上玛多”还有更多宝贝呈现——瓦当、玛尼石刻、糌粑、简易氆氇机、角制藏牌、曲拉、竹笔西成的藏文书法……这些大众并不熟知的非遗展品,一一亮相,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为好奇的观众释疑解惑。1000多件展品,不少都出自玛多的寻常人家。听说“天上玛多”要在上海大世界开展,玛多人很乐意在大世界晒晒“传家宝”。

  看见了格萨尔王的雄姿英发,看见了“天上玛多”的精彩纷呈,大世界越发踌躇满志。

  这世界,变化多变化快,当哈哈镜已成童年记忆,重新归来的大世界,却勇敢宣称,不仅要做非遗传承平台,而且,还要以“传承、传艺、传习”为重点,不止立足上海,辐射周边,更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成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展演地。

  一年来,大世界,没有食言,格萨尔王的英雄史诗更是空前照亮了大世界的非遗大舞台。

  为什么,人们冒雨也要来观看?观众给出的答案是——格萨尔王,听说过,没见过,要来看看;伟大时代需要伟大传奇,格萨尔王的英雄传奇,跟民族时代脉搏,特别合拍;如果大世界要有一部驻场演出,那就选格萨尔王吧。

  一言以蔽之,朝气蓬勃的时代,需要刚健挺拔的精神家园,大世界的非遗传承平台恰恰满足了时代的文化心理需求。

  格萨尔王遇见大世界,也很开心。在非遗传承的背后,不只是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更是精准扶贫的创意与实践。“天上玛多”,不仅带来了英雄传奇,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为现实经贸交流带来契机。

  地处三江源头,玛多物产丰饶。今日玛多,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多年来,玛多放弃了很多开发项目,也由此面临着转换发展思路脱贫奔小康的时代命题。

  在申城的诸多援建地区中,果洛州玛多县是黄浦区重要对口支援地区之一。2010-2018年,黄浦区对口支援果洛州玛多共实施援建项目54个,总投资14506万元。援建项目着眼于玛多实际需求,援助资金坚持“80%向基层倾斜,80%向民生倾斜”,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放在改善当地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项目涉及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人力资源培训。2010-2018年以来,黄浦-玛多两地共派出党政代表团、慰问团、专家团、爱心团45批400多人次,黄浦区政府、区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共计为玛多县捐赠资金或实物近2000万元。

  而在政府投入之外,活跃的民间交流,无疑也是对口帮扶的有益补充,玛多旖旎的草原风光和英雄传奇,原本就是旅游、观光、探秘、寻幽的首选之地,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让更多人知道了“天上玛多”——玛多很神奇,不妨去看看!

  所以,当格萨尔王遇见大世界,他们便携手开启了全面奔小康的新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