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岁月与虔诚”筑成的圣洁世界

作者:仁增才郎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时间:2021-10-28 10:33:01 点击数:
       行走藏区,常常在山间、路口、湖边、江畔看到用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这些就是玛尼石。“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玛尼石”;“玛尼堆”是刻有经文、吉祥图形的玛尼石垒起的石堆。也有不刻任何图纹的各种小石块堆成的石堆。在藏区,玛尼堆随处可见,数不胜数。
       玛尼石刻图纹很丰富,除了六字真言和经文以外,还雕刻有莲花、佛塔、大象等吉祥图纹。散布藏区的玛尼石,是藏区最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是祝福、是祈祷、是愿景,成为藏族人独有的一种心灵语言。
       藏族匠人将任何一块石头的光滑表面都可以雕刻图纹。雕刻前先在石板平面上用粉笔或炭笔画上所刻图纹的轮廓线,然后雕刻。先用锤子和錾子錾出粗形,这样便在石板的表面留下不太凹深的刻痕。
       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玛尼堆多为白色石头的堆积,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在西藏的原始思想意识中,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白色崇拜中当然少不了白色的石头。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人们堆玛尼堆又进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纯粹的白石。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
       玛尼堆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垒集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有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嘉那玛尼石经城
       嘉那玛尼石经城,俗称嘉那玛尼。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3公里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嘉那玛尼石经城于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又名嘉那活佛)创建。玛尼石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有20多亿块玛尼石、一座大转经堂、一座佛堂、10个大转经筒、300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石经城的佛堂内还供奉着创建石经城的第一世嘉那活佛塑像和自显玛尼石块。嘉那玛尼石刻经文数量之多、雕刻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
       西藏那曲县尼玛乡仲额寺周围的玛尼石堆是自治区境内最大的玛尼石堆,经过数百年的积累,目前这里有2亿多颗玛尼石。
       6公里长的塔公河玛尼石谷,发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语中“塔公”的含义是“菩萨居住的地方”。2010年,塔公寺阿聪在冬季枯水时用钢錾在河床巨石上凿刻出了第一幅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哞。阿聪说,这便是塔公河的“水玛尼石”,亦称“水玛尼”。阿聪则被称为凿刻塔公河水玛尼之第一人。时至今日,塔公河内玛尼石刻的数量已经颇为壮观,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