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青海湖畔藏族婚俗
新娘向老人敬茶
正是高原八月的时节。远方雪山上沉寂的白雪在夏日阳光下不断融化,汇集成涓涓溪流,一路蜿蜒流淌,最后融入到了高原内陆湖泊青海湖之中。青海湖变得丰沛起来,浩荡地拍打着波涛,自由地翻滚着浪花,就如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妇,无拘无束地招摇过市,炫耀着自己丰满的身材。此刻,湖边的草原一片碧绿,油菜花灿烂得有点疯狂。于是,在这蓝天白云、黄花绿草的衬托下,青海湖多了几分妖冶,多了几分抚媚。
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青海湖民族文化旅游节在青海湖畔举办,藏族婚俗表演作为民俗表演的重头戏,与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展开。我受青海电视台文体中心的邀请,担任此次表演的特邀解说嘉宾。当婚俗表演的画面传送到荧屏上时,那种久违了的欢乐场面,一下子让我融入到了酒香歌美的热烈气氛之中。
正如一首高亢的藏歌,在欢快的旋律之中总是掩藏些许的悲伤一样,首先出现在荧屏上的画面,是为即将出嫁的新娘梳妆打扮的场面:两个年长的妇女分别坐在新娘的两边,从两端开始为新娘辫起一根根小辫。新娘则用宽大的袖口蒙着脸,不断地抽噎着。这让我想起在家乡,每每有姑娘出嫁,就会请能说会道的阿克嘎代以新娘"娘吾"(兄长)的身份,去唱梳头歌,他就站在新娘的身后,对两个忙碌的陪娘视而不见,滔滔不绝地唱起来"尚毛罗罗乃拉送……"(小小的妹妹要出嫁),曲调婉转,韵味悲切,所有的新娘都在他的歌声中泣不成声,不能自已。
就在为新娘梳妆打扮的同时,送亲的阿香(娘家人)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在帐篷后的桑台上煨起了桑,袅袅桑烟中风马飘飞,领头的阿香念窜起了节奏明快的煨桑词,祭祀天地神灵,祈祷天下太平:
乔嗡吗吽--
在碧蓝的天空,
彩虹搭起的帐篷里,
各方神圣汇集在一起,
玉皇天王端坐其中,
王母娘娘紧随其后。
在汪洋的大海,
辉煌浩大的龙宫里,
龙祖龙孙汇集在一起,
东海龙王端坐其中,
美丽龙女紧随其后。
在今天这吉祥的日子,
我召唤各方神圣,
我祈求龙祖龙孙,
愿能像我的手脚一样,
听我调遣安排,
愿能像我的影子一样,
紧随我的左右。
我召唤,
龙宝赛青大山(青海南山),
这父母般的神山,
愿您在我看不见时,
为我指明道路,
愿您在我不知时,
为我出谋划策。
我祈求,
赤秀加姆大湖(青海湖),
这父母般的圣湖,
愿您护佑老人们,
永远健康长寿,
愿您护佑年轻人,
永远身强力壮……
滔滔不绝的煨桑词似乎掩盖了新娘此刻的悲切心情,打扮一新的新娘被阿香们扶上了马背。送亲的阿香们出发了,他们骑着马簇拥着新娘,围着帐篷顺时针方向转了三圈,此刻,新娘的母亲似乎是想起了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孩子的养育和操劳,从帐篷里大声呼唤起来"卓玛(新娘的名字),请把幸福和欢乐都带走,请把吉祥和平安留给阿妈吧!"声音里充满了对女儿的关切和祝福。随行的阿香们随着新娘母亲的呼唤,不断替新娘回答着"噢,啦索!"
因为没有马,婚俗表演中这一环节是由阿香们搀扶着新娘完成的,也正是由于马的缺席,在此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表演中显得有些单薄。原本,当送亲的队伍出发后,婆家人(藏语谓之宁仓)便会在沿路设路席,迎接阿香们。路席一共有三站,每经过一站,宁仓的人就会相应增加,逐渐形成浩荡之势。这时候,阿香们会故意拖延时间,放慢行走速度,而宁仓家则急于把新人接到家里,于是不断敦促阿香们快走,如此这般,便促成了一场赛马表演。这个环节藏语谓之"者咕",是环湖藏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曾与我的好朋友、藏族相声艺术大师曼拉杰聊及此事,曼拉杰认为应该把旅游文化节中的赛马表演和婚俗表演揉合在一起,赛马就应当出现在此处。我对他的说法非常赞同。[FS:PAGE]
新娘敬茶
送亲的队伍在宁仓迎亲队伍的簇拥下,到了宁仓家的门口,一段极富节奏和韵律、词藻华丽、对仗工整的吉祥词——下马词便开始了。
南方的青龙从宇宙飞来,
洁白的祥云前往迎接。
圣洁的凤凰从空中飞来,
百鸟齐鸣前往迎接。
送亲的客人从东方到来,
宁仓用吉祥的赞词前往迎接…
我认为,藏族婚礼是藏族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几乎从梳头歌开始,这种充分展示藏族语言魅力的"夏巴"便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婚礼的每一个环节,贯穿着整个婚礼的始终。在许多介绍藏族传统文化的文字中,多是谈论歌舞,却对藏族"夏巴"少有涉及。我认为,"夏巴"是藏族民俗领域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悠扬的下马词中,阿香们被迎请到了帐篷,按年龄大小一一入座。
这一天,宁仓家所有的女人都被谓之"玛氏",当阿香入座,"玛氏"中被称为"玛氏切甘"的女子向客人献喜茶,于是属于"夏巴"之一的一段优美的"佳喜"(茶颂)便开始了
呀——
当今晨天空放亮,
朝阳升起之时,
赛毛措和俄毛措姐妹,
唱着歌儿搭伴去找水。
她们一路寻找来到了树林,
又从树林来到了草滩,
在草滩发现了一眼清泉。
这清凉的水啊甘甜纯净,
一如一泓天上的神水。
呀——
赛毛措和俄毛措姐妹,
用金勺舀起这清泉之水,
舀入金质的水桶之中,
用金色的绳子背在身上,
一路歌声背回了家里。
呀——
在这富丽堂皇的宁仓家里,
搭起的土灶如高高的宝座,
在这高高的宝座之上,
煮茶的铜锅高高在上。
就把这清泉之水,
倒入这高高的铜锅吧。
呀——
水不多不少倒了三勺,
觉得少了又加了三桶。
茶不多不少放了三片,
觉得少了又加了三把。
呀——
这三春时节种植的茶叶,
三夏时节发芽吐绿,
三秋季节成熟饱满,
留着发髻的汉家女呀,
一片一片摘到手里,
长着胡须的汉家客呀,
一山一水卖到了这里。
呀——
要说这茶有多值钱,
一百只羯羊未必能换来。
要说这茶又多金贵,
一百头牦牛未必能换来。
呀——
我用柏木做柴火,
煮出一锅清香的茶水,
我用牛粪当燃料,
煮出一锅浓浓的茶水。
再加上这洁白的牛奶哟,
不知这茶有多好喝。
呀——
我把香甜的奶茶,
升到这神圣的龙碗中。
说起我手中的龙碗,
这碗沿上有八辐经轮的图案,
碗边上有八宝吉祥的装饰,
碗底上有八瓣莲花的花纹。
盛满香甜的奶茶,
泡上金黄的酥油。
朝着碗里轻轻吹一口,
就像是大海掀起了波涛,
挨着碗沿轻轻喝一口,
一如是火狐窜进了洞里。
呀——
愿今天远道而来的贵客,
被这香甜的奶茶沉醉。
在"佳喜"中,婚礼逐渐进入高潮。在环湖藏族婚礼中,最热闹、最风趣、最具特色的要数"吾热"。"吾热"是宁仓家的"玛氏"们向阿香们讨要赠礼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游戏、打闹的成分,目的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也充分展示了藏语"夏巴"的语言魅力。一开始,宁仓的"玛氏"们便直言不讳地向阿香们讨要赠礼,阿香们则佯装忘了带了,于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口舌之战便开始了。
玛氏们:
呀,阿香们,讨要赠礼"吾热"
是古来就有的习俗,
有道是地上有道通四方,
天上无路任鸟飞。
但愿今日的阿香们,
依照咱们藏家旧俗,
拿出像样的赠礼。
这礼物如果是食物,
就该值得我张嘴,
如果是用品,
就该值得我伸手。
阿香们接过话茬:
呀,宁仓的玛氏们,
咱藏家的"吾热",
如果是丝绸,
就该是花纹精美的,
如果是锦缎,
就该是图案丰富的。
要说它的大小,
那也该站得住一座大山,
裹得住三座小山。
要说它的长短,
那也该抵得上一条大河,
盖得住三条小河。
可惜今天早上急于上路,
仓促之中忘了准备礼物,
我怀里只有一条哈达,
这哈达就权当是今天的“吾热”吧。
俗话说打哈虽小,
却是献给僧佛的礼物,
花儿虽小,
也是敬奉神仙的贡品。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条哈达,扔给玛氏们。玛氏们接过哈达:
我刚才和众玛氏商量了一下,
玛氏们说,
她们要来自汉地的丝绸,
同样的丝绸要有不同的花纹;
她们要来自卫藏的锦缎,
同样的锦缎要有不同的图案;
她们要来自雪域藏家的氆氇,
同样的氆氇要有不同的色彩。
不要这破破烂烂的布头,
不要这稀稀拉拉的哈达。[FS:PAGE]
玛氏们说着,在善意的嘲笑声中,又把哈达扔过来。无奈的阿香们接过哈达,接着说:
宁仓的玛氏们呀,
正如你们刚才所说,
美味佳肴,
你们的嘴没有没吃过的,
金银财宝,
你们的手没有没拿过的。
如今你们张着狮子口,
伸着不知足的手,
可惜你们没有好口福,
遗憾你们没有好财运。
说着又一次把哈达扔过去。玛氏们岂能善罢甘休,把这条哈达说得更加一无是处:
这破旧的哈达,
从里面能看到外面,
从外面能看到里面,
当个抹布倒合适,
留给你们擦嘴巴。
当个手绢也凑合,
留给你们擦鼻涕。
来来往往的推搡中,两边闹得不可开交,玛氏这边,甚至有人要出手相见,这时候,作为中间人的媒人站出来,好言相劝,这才制止了两边的打闹,阿香家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厚礼,玛氏们欣然接受了礼物。一场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的"吾热"到此结束了。
看着与现场同步的电视画面,汽车改装的演播室里的我也忍俊不禁,不时地笑出声来,好在富有现场转播经验的主持人郭建学在场,救了我不少的"笑场"。
在婚俗表演中,还专门安排了一场"木合江"仪式,即为新郎系腰带的仪式。本来这个仪式要在阿香们把新郎回请到新娘父母家时举行的,为了让人们通过一台表演了解藏族婚俗,就安排在了宁仓家。在这个仪式上,同样有美妙的"夏巴",婚礼的媒人受阿香们的委托,一边为新郎系腰带,一边说道:
容我夸夸这今天的宴席。
一眼看去,
这右席就像是初升的朝阳,
左席好似是皎洁的满月,
中席一如那银环紧扣。
呀——
坐着首席的是父亲的叔伯,
一个个像是雄狮傲立雪山。
坐在中席的是同龄的兄弟,
一个个好似猛虎虎啸山林。
坐在尾席的是玛氏姐妹,
一个个犹如美丽孔雀开展。
呀——
在这如云的宾客之中,
端坐着俊朗的新郎官,
请你打开金刚般盘坐的双腿,
站起你翠竹般挺直的身躯。
呀——
容我夸夸我手里的腰带。
这精美的腰带产自汉地,
天上百位天女捻成了丝线,
水中百名龙女织成了绸缎,
再又闻香之女做成了腰带。
那捻线的杆子是檀木所做,
那织布的梭子是黄金所做,
那裁剪的刀子是钢铁所做。
呀——
这腰带要从身前绕过,
绕到身后系个结,
这是祝愿叔伯们,
健康长寿永不老。
这腰带要从身后绕过,
绕到身前系个结。
这是祝愿年轻人,
身强力壮葆青春......
媒人一边滔滔不绝地说着,一边把腰带系在了新郎的腰间。至此,新郎便名副其实地成为阿香家的女婿了。
阿香家和玛氏们开始对歌,一曲方罢,一歌又起。歌声中,天色渐晚,阿香们七成回家了,把一个狂欢之夜留给了宁仓家。
依照环湖地区藏族风俗,出嫁的新娘会被阿香们带回娘家。新娘住在娘家的时间可以事先约定,到了约定时间,娘家人会如约把新娘再度送到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