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来聊聊青海的一些特色美食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1-10-09 14:50:30 点击数:
       某日下午,我和大学时的好友聊了起来,不知不觉就聊到了美食上,他有些日子没来青海出差了,上次我带他尝过几次青海的特色美食后,他对吃过的几种特色面食赞不绝口,他回到北京后一直挺怨念的,因为上次出差四五天时间,根本不够他尝遍其他的青海特色美食,这也不奇怪,我的这位好友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他也不时的感叹,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各色菜系,地方小吃多到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般,有个小小理想的他,希望吃遍中国的美食,我到现在也忘不了他那副“馋猫样”,做为新时代的“程序猿”,微微谢顶的气质凸显了他“高贵的吃货本质”。
       身为在青海长大的“土著”,介绍一下青海特色美食对于我来说可没什么难的,不过背后独到的饮食文化可不是资历尚浅的我能说得清的,特色美食的背后是多年来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为沉淀。青海的民族多样性赋予了其不一样的文化交融,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而且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在相互学习和影响,发展至今,依靠青海各民族群众的善良、质朴和勤劳,让青海特色的美食得以新的姿态来征服全国各地的食客们。

       青海的炒面片做为面食分支的一种,是青海当地人常吃的一种家常面食,有多种烹饪做法,各民族的不同做法下,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它的做法是将普通的面粉加温水揉成一团,但略揉得软一点,然后用刀将面切成4寸长的厚块,摆整齐、表面涂上少许食油,再将干净湿布盖上待用。煮面片的汤很讲究用羊肉切成约2cm的小方块,加上葱粒和羊肉倒入锅内爆炒,再加适量的盐,最后加水,烧开成肉汤。将备好的面取一条在案板上压成扁长形,然后慢慢地抻,抻得长长地绕在左手腕上,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掐住一端,用右手将面叶揪断往肉汤锅里丢,不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面片就起锅了,爱吃辣的朋友可以放点辣椒,爱吃酸的放点香醋,尤其是冬天,来碗面片,既暖胃又好吃。

       炮仗面,也是一道青海特色风味面食,拉面出锅后不带汤,用刀切成短条,倒入用粉丝、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锅内混炒而成。出锅前的制做等同于拉面的制做,出锅后的混炒法又相近于炒面片的混炒,但口味与两者各不相同。先长后短,先煮后炒、面菜混一,炮仗面没有特定的配菜和调味方式,随和就是它的本性,腹中饥饿之时,来上一碗,那滋味想忘也忘不了。

       羊肠面是青海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梢子汤浇的面条,那滋味真的很赞,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冷吃,冬日可吃热,做为小吃的一种,值得来上一碗。

       藏式血肠,藏族地区的特色饮食之一,藏区农、牧民,每宰一只羊,羊血不会全部拿去煮,而是会将一部分肉灌入小肠内煮熟吃。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血内加适量的盐、花椒、少许糌把粉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法与制香肠大致相同。血肠的烹煮,将灌好的血肠,放开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时便起锅,装入盘内,全家席地围坐,割而食之,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不腻不柴,藏式香肠你真的不来尝一尝吗?

       手抓羊肉是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美食,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味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 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做法是将刚刚宰杀的新鲜羊肉入锅,只需30分钟,便由贤惠勤劳的藏家主妇捞出来剁成条块,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其中胸叉肉招待客人,肩胛肉给老人),客人用手抓起大块羊肉,只需蘸一点“青盐”入口,味道异常鲜美。在吃手抓羊肉的同时,还会为客人捧上刚刚制作好的各类藏式香肠。
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都聊了手抓羊肉了,怎么能不说说牛肉呢?牦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牦牛肉食用品质好,具有其他牛肉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是生产加工优质牛肉的原料,属于牛肉中的上品,也是一种生物学价值高,口味鲜美的优质肉食品。按照《中国草食动物》(第25卷第3期 《青海牦牛肉的营养品质分析》),兴海牦牛各项指标均接近青海牦牛的营养品质特性。且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须,但却无法自身合成的),富含的氨基酸组成比其他肉类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牦牛肉兴海、玉树的品质较佳,如果想尝尝上品的牦牛肉,欢迎来做客。

       酥油糌粑是藏区同胞们的主要饮食之一,它是以青稞磨成粉为原料,经炒熟后,以酥油为粘合剂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然后加上适量的青稞粉,搅拌成团状后,用手捏成形状后直接进嘴吃。制作过程中,酥油要加得多一些,奶茶要略少一点儿,这样能捏得硬些,也更好吃些,“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

       青海老酸奶,与内地的酸奶不同,这里的酸奶醇厚且奶香扑鼻,上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鲜嫩非同凡响,在青海各地就可以品尝到,但要品尝真正的“专业级”酸奶是一定要深入牧区的,到牧民家里去发掘……另外还有奶茶、曲拉、酥油糌粑等,都是你来青海必一尝为快的,更难得的是,这些可不是什么宫廷小吃,而是寻常百姓的日常食品啊。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农业区的各族群众大都会酿制甜醅。甜醅选料精细,青稞粒粒饱满,脱皮洁净,蒸煮适度,酒曲配料适中,掌握温度准确,粒粒白嫩,食如果肉。一端碟子,则醇香扑鼻,入口醅甘汁浓,绵软可口,食后满口留香,甜醅就地取材,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又有开胃作用。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杂碎是经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蹄等部 件,秋末冬初是宰杀牛羊储备过冬的季节,杂碎即源源上市,营业多在冬天的早晨,天亮前后就挂起红纸灯笼招搅生意,吃杂碎最讲究起早,因为早起有三好:“杂碎品种全,清汤酽,抗寒保暖益寿延年”。品种全,是牛羊五脏头蹄俱全,“蹄筋”的柔,“口条”的嫩,“头肉”的烂,“肚子”的脆, “肠子”的细软,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挑选爱吃的部件;清汤酽,是原汤汁掺水少;起早又是运动,加上杂碎汤的补益作用,确可延年益寿。清晨吃一碗杂碎泡馍汤,顿时心暖肚饱,又能耐饥御寒,久吃不厌,老幼喜爱。回族同胞对牛羊杂碎的加工,刮洗仔细,烹调技艺自成一法,吃时调味适中,无内脏异昧,牛羊杂碎在青海可是颇有名气的冬季大众早点。
       还有太多太多的青海特色美食来不及介绍,不过等他下次来青海出差,体重肯定是减不下去喽......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