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论西藏传统音乐的种类

作者:洛桑曲尼 来源:西藏艺术研究 时间:2011-09-27 09:22:00 点击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创作出无数的优秀歌舞,因此人们赞美西藏为“歌舞的海洋”,这充分说明西藏有许多类型的音乐。然而研究一个民族的音乐,首先应该了解这个民族的音乐、歌舞的种类、形式以及产生的年代和流行区域等情况。因此,要想比较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西藏传统音乐,首先应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和分类。这不仅有助于民族传统音乐资料的分类归档、系统整理,而且可以为民族音乐的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完整的资料。
西藏传统音乐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民间音乐、藏戏、宫廷音乐、宗教音乐。这四大类中。每种音乐又可以分为若干类,具体分类如下:


西藏果谐

一、民间音乐类
民间音乐是西藏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式多样而成为主流的音乐。因此,单就民间音乐也可以分为五大类,即:民间歌舞类、民歌、劳动歌曲、说唱音乐、器乐音乐等。
民间歌舞类可以分为:宣、卡尔、卓、热巴舞、谐钦、白、甲江、弦子舞、锅庄舞、堆谐、囊玛、康巴舞、贡布箭舞等等;民歌可分为:酒歌、对歌、欺诈歌(主要分布在牧区)、儿歌、朝圣歌、情歌、山歌、道歌、欢庆歌、悲歌等。劳动歌曲可以分为:农业劳动歌曲、牧业劳动歌曲、建筑劳动歌曲、副业劳动歌曲等说唱类可分为:喇嘛嘛呢(展开唐卡画,并评说其中佛教故事的一种说唱音乐)、哲嘎(喜庆的日子里在民问由肩上搭白面具的说唱艺人所说唱的吉祥祝词)、说唱格萨尔史诗等。
在民间音乐歌舞音乐中,宣、卡尔、卓是西藏非常古老的民问歌舞艺术。据苯教经书《不朽之经》载:在举行宗教仪轨和迎送新热米奥时,“有的跳起宣舞;有的敲起卓鼓舞;有的跳起卡尔舞;有的欢唱悦耳的歌”。说明这些歌舞音乐早在苯教创始人顿巴·新热米奥(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在世时就很盛行。
跳古老的“宣”舞时,人数少则二十几人,多则一百来人,互相交错拉手,走成圆圈,人多时内外成三圈。领舞人手持柄上镶有白银装饰的白牦牛尾巴(古象雄语叫“多囊”)。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开始跳舞,一边向逆时针方向移动,一边用象雄语放声歌唱。虽然“宣”歌舞音乐由一段曲子反复重复的单一乐段组成,但是他的速度,开始缓慢的节奏随着舞蹈情绪的变化,渐渐加快,最终达到热烈和欢快的情绪。“宣”歌舞只有在西藏西部阿里地区非常流行,而其他地方很难见到这种歌舞音乐,此舞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鼓,在拉达克一带还有吹奏苏呐(即唢呐)的习俗。
卡尔,这一名称既是一个舞蹈的概念,也是一种歌舞种类。卡尔舞流行于阿里、山南、林芝、那曲等地区。在阿里地区卡尔舞的伴奏乐器有唢呐和达玛鼓;流行于林芝地区的卡尔舞有“同朵卡尔”和“哑久卡尔”(牦牛尾卡尔)两种;流行在山南地区的泽当卡尔,其伴奏乐器只有一面大鼓。该舞无论是从表演人数(六名)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各方面都体现着藏族族源发展的原始图腾意义。雅垄地区是藏族祖先的发祥地,而泽当贡布日山洞则是传说中西藏人的祖先猴子和岩魔女,及其所生的六个猿猴所居住的地方。后来这些猿猴下山到坝子上玩耍,由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泽当”,藏语意为“玩耍的坝子”。而泽当卡尔舞中的六个演员,既象征六只猿猴,同时也象征远古雅垄藏族“牦牛六部”族性。
在那曲地区尼玛县闻布地方也流行一种古象雄王朝时期传下来的古典卡尔舞,由“达玛鼓”和叫做“贵林”的鹰骨笛伴奏,其音乐风格独特,非常古朴。
“果谐”是西藏古典歌舞之一,流传于整个西藏地区,由于各地风俗习惯、方言等差异,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等人称此歌舞为“果谐”。而林芝一带人称“波”。藏北人称“卓”。昌都人称“锅卓”,也就是汉族所称的“锅庄”。一般在节庆日、庆祝仪式、宗教仪轨和婚礼上跳“果谐”,人数不限。跳舞时男女分组排队,手拉手成圆形,边唱边舞。在前,后藏地区该舞没有伴奏乐器,康区舞者腰系牛角二胡为之伴奏。
在西藏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果谐”,因此其音乐数量很多,并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但她们也有共同的特点:音乐往往从缓漫到逐渐加速。(也有一些“果谐”音乐开始有一段慢板,然后进入快板。当加速时场面气氛达到高潮,极为活跃)。[FS:PAGE]


西藏堆谐

  “堆谐”是一种歌舞体裁的名称,其中“堆”是指西藏西部,以日喀则以西,阿里等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在藏语中“堆”是指高处,而“谐”是指歌舞。
“堆”地方的人对这种歌舞不叫“堆谐”,而叫“扎念夏卓”,即六弦琴歌舞。最初,“堆谐”在阿里发源,逐渐地向定日、拉孜、日喀则一带传播,后来,尤其在城市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为深受欢迎的一种歌舞音乐体裁。“堆谐”流传到拉萨后,拉萨的民间艺人开始对“堆谐”加以改革,并创作了许多新的“拉萨堆谐”。在西部“堆谐”的伴奏只有六弦琴。此歌舞传人拉萨后,其伴奏乐器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十八世纪中叶多仁·丹增班久从汉地带来了扬琴,引用到堆谐伴奏乐器中,并同六弦琴、横笛、二胡等一起演奏,开创了“堆谐”的器乐音乐。此后,“囊玛”音乐行会之师阿觉朗杰的新创使堆谐音乐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拉萨城市文化环境和生活习俗等的影响下,原有“堆谐”的风格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拉萨堆谐”风格。主要表现在:从跳舞形式上看,西部“堆谐”舞具有大方、开朗的活跃气氛。而拉萨“堆谐”具有欢快、热烈、轻松的特点。
“堆谐”音乐可以分五个部分:即前奏、慢板(缓歌段)、间奏、快板、结尾段。其音乐前奏、间奏、尾奏三段是所有“堆谐”固定程式的基本结构形式,也是固定的音乐分段。此外,“堆谐”有完整的结构,即有慢板与快板的音乐;不完全的结构,即只有快板的音乐。由于堆谐的结构非常有弹性,因此,完全结构的堆谐按演出场地的氛围和观众的情绪,也可以直接从快板问奏开始演奏表演。
“堆谐”音乐的主要调式是五声宫调式,并且在音乐结尾处都有一个清角为宫的转调。表演“堆谐”时没有绝对的人数要求,这主要取决于场地的大小。在西藏西部一个人或几个人自弹、自唱、自跳“堆谐”的情景极为多见,在拉萨也如此。
“囊玛”同堆谐相似,也是从西藏西部阿里流传到拉萨的。公元七世纪印度著名声明学家旗陀罗阁弥所著《舞、描图、鼓钹的口诀》一书中,有包括囊玛等三十五个曲名的名词类别,其中就有“象雄芒囊玛歌”的较详细记载,此外,阿里地区早有“囊歌”的民间室内音乐,由此说明,西部阿里一带很早就有囊玛这一音乐及其名称概念。无论囊玛音乐的历史渊源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十七世纪拉萨成为整个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后形成的。当时在民间自发组建了叫做“囊玛吉度”的歌舞团体后,和“堆谐”一样,在市民的审美习俗等城市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和发展了囊玛音乐,从而使其成为与“堆谐”竞相争艳的姊妹艺术。由于囊玛音乐具有典雅温柔的舞姿和音乐风格,也使其成为除拉萨、日喀则之外,农牧区没有而城市居民喜闻乐见的歌舞音乐。
囊玛音乐的乐曲结构为前奏、歌曲、舞蹈音乐等。其中前奏音乐与堆谐相同,是一段约定俗成的固定程式音乐。唱歌时,舞者只表演手上的动作(顶礼膜拜的姿势),当音乐速度较快时,舞者才跳动作细腻而温柔飘动的舞蹈。
囊玛音乐的调式是七声商调式,因此其旋律极为优美,女性表演的囊玛歌舞效果更佳,而堆谐富于男性风格。总之,堆谐具有阳刚之气,囊玛含有阴柔之美。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风格所在处。
“热巴”是流行于藏东藏北,四川藏区、云南、康定等藏区的民间歌舞。这种歌舞主要由鼓舞、说唱、演戏、操琴练功、气功、哑舞等组成的一套表演。跳热巴舞时男人左手持白牦牛尾,右手拿扁铃,妇女们左手握小鼓,右手抓鼓柄,击鼓舞蹈,具有旋转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谐钦”,是流传于西藏许多地方的一种大型歌舞,“谐”的不同名称有:杰谐、卓谐、甲羌等。在历史上由十六名妇女和十六名男子表演谐钦歌舞。此歌舞大的音乐结构分三个部分,第一为歌头是一种缓慢的前奏歌曲;第二中段,其中有很多速度较快的小段音乐组成;第三段是一种祝愿吉祥的结尾。
“甲江”和“白”是西藏非常古老的军队征战时进行祭祀祈祷的一种音乐。在吐蕃王松赞干布时期,农牧民若有战争要差税参军,若无战争在家务农或放牧,吐蕃王朝崩溃后这种战歌依然在民间传承,后来演变为农村“望果节”重要的表演节目。每年的望果节上农民们身披盔甲,手握刀剑,并一边挥舞闪亮的钢刀,一边以低沉憨厚的嗓音唱“甲江”之歌。这种音乐的歌词内容主要是赞美自身穿戴的铠甲、头盔和武器。都是由男子表演。跳“白”舞时男子分两组,相互边对唱边舞蹈。
 
二、藏戏音乐类
  深受西藏人民喜爱的藏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演唱时,其声音的转变具有独特的“缜咕”技术,即咽喉拐唱的特别技术,使其唱腔犹如百灵鸟的啼鸣,特别优美动听。
藏戏分为阿吉啦姆、扎西雪巴、琼吉班顿等不同风格。其中蓝面具藏戏剧本而言,又有《朗色雯蚌》、《汉妃与尼妃》、《苏吉尼玛》、《卓瓦桑姆》、《曲杰诺桑》、《白玛雯蚌》、《顿月顿珠》、《赤美贡丹》等八大藏戏,以及因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不同方言等引起的具有地方风格的不同藏戏音乐。
藏戏阿吉拉姆是公元十五世纪四十年代由噶举派云游高僧珠朵·汤东杰布新创。汤东杰布帮助民众,修建了很多铁索桥,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他招集七位能歌善舞的美女,教她们演藏戏,并由他本人为之打鼓敲钹来伴奏。由此一台让人耳目一新的藏戏及其音乐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使人们赞不绝口地把婀娜多姿的七位姑娘比喻为七仙女,而他们所唱的藏戏“朗塔”比喻为欲界天中伎乐女神的美妙歌声。于是唐东杰布新创的藏戏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阿吉拉母”(即天女神)。
藏戏是由第一开场戏,第二正戏,第三吉祥祝福等三大结构组成。第一出戏有:蓝面具的平整净地,加鲁降福,仙女之歌舞等音乐。正戏有各种人物角色演唱的“朗塔”音乐和穿插的歌舞音乐。藏戏“朗塔”音乐的旋律起伏大,音乐节奏比较自由,因此节拍成散板,这与京剧不同。京剧有板、有眼,因此,假如说京剧唱腔犹如是格律诗,那么藏戏“朗塔”音乐就如同自由诗。

三、宫廷音乐类
  宫廷音乐是一种自十七世纪在西藏宫廷中形成的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歌舞音乐。宫廷音乐可分为三种:即“卡尔”、“卡鲁”、迎送和轻奏乐等。其中“卡尔”,是一种既华丽典雅的宫廷舞蹈音乐、“卡尔鲁”是一种速度缓慢、旋律优美的宫廷歌曲、迎送鼓乐及轻奏乐是一种既隆重又平和的器乐音乐。

四、宗教音乐类
宗教音乐主要有苯教和藏传佛教音乐,包含显、密两教的宗教音乐。其大致分类有:一、“羌姆”(:(3-)舞乐。二、唱经音乐,即用音调来唱诵佛经的声乐音乐。三、各种宗教法器,也即乐器演奏的音乐等。宗教音乐的乐器主要有海螺、大法号、刚林(b%-A%-)即胫骨号、唢呐等吹奏乐器,以及大、中、小鼓和有柄鼓、钹、铙钹、铃、达玛如手鼓、铃等打击乐组成。
藏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藏族的传统音乐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勤劳的藏族人民是一个与音乐和歌舞一起成长起来的民族,因此凡是能走路的都会跳舞,凡是会说话的都会唱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用自己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数的音乐和歌舞。

[作者洛桑曲尼: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