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传演千百年的久河卓舞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13-05-20 11:08:00 点击数:

  随着2008年“久河卓舞”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久河卓舞”《吉祥鼓韵》在央视元宵节晚会的演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舞种。“久河卓舞”是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也被称为西藏的“腰鼓舞”。每逢重大节日,山南地区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      
  久河村位于北纬29°03’,东经9°43’的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距县城4公里处,海拔3600米,曾名“命墩”。西藏和平解放前,这一带通称久河沟,是五世达赖时期封给其美丹增祖辈的世袭领地。其美丹增家族自五世达赖执政以来数辈,皆任宗政府列仲(秘书)。1989年改名为久河村。1300多年过去了,小小的村庄,依旧那么宁静而质朴的。琼结久河卓舞至今仍在民间传演。


传演千百年的久河卓舞

在民间“卓舞”的来历说法颇多
  在吐蕃王朝时,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住拉萨时曾出现过这种鼓队;还有一种说法是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曾经组织过这种鼓舞到处表演,借以化缘造桥,普度众生;历史典籍上记载的是:
  相传公元8世纪中叶,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的协助下在雅砻藏布江北岸上兴建佛、法、僧俱全的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时,因工程浩大,正殿屡塌,疑是魔鬼作乱,于是莲花生大师从达布地区邀请了卓巴七兄弟,夜间燃起篝火,击鼓而舞,诱惑鬼怪离开施工现场,以至桑耶寺大功告成。


卓舞老艺人尼玛旺久和他的徒弟们

  桑耶寺竣工之后,公元779年藏王赤松德赞在桑耶寺主殿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并从西藏各地招来众多的民间卓舞队进行表演,他们表演了大型场面的腰鼓舞。
  今天我们从桑耶寺的古代壁画中仍看到当时在桑耶寺大院内搭起帐篷表演卓舞的场面,说明当时已经很盛行跳卓舞,据久河村老艺人洛桑讲:“久河卓舞队曾参加过桑耶寺竣工大典仪式,相传庆祝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卓舞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舞蹈,当时参加盛典的信众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为流传,根据各个地方民俗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有不同风格的卓舞,从此卓舞就在西藏各地盛行开来。”[FS:PAGE]


卓舞老艺人尼玛旺久

历经3个时期,流传4个卓舞队
  琼结历史悠久,西藏历史上著名的雅砻部落就以琼结一带为大本营,向四方发展扩充势力,直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移到拉萨。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有吐蕃王朝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到吐蕃王朝第十五代赞普菩伊肖勒先后修建的吐蕃第二宫堡“青瓦达孜六王宫”,有驰名中外的藏王墓群,有西藏第一部藏戏“宾顿巴”发源地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绝代佳人达瓦卓玛的诞生地,这些都为“久河卓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旧时,始建于14世纪一世达赖时期的琼结日吾德庆寺有三个谿卡(意为庄园),即琼结久村、琼结强玛、雅砻哈洛岗。当时每三年日吾德庆选出新的主持即“德巴”时,久河村的卓巴们都要在该寺的庆贺大典上献艺表演。


卓舞老艺人尼玛旺久和他的鼓

  11世纪以来,每当拉加里“赤庆”(即大座)新上任时,“久河卓舞”队就要去支艺差,据说,17世纪时拉加里将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施赠给了琼结日吾德庆寺。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过去有44个差巴户,每户要有一人去支艺差,土地较多的差巴户有时还要一户支2人。桑珠次仁老人说,“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受尽了三大领主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永不息灭,通过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发扬,才将这些民间歌舞艺术发展至今,仍然活跃在民间。”
  据史料记载,“久河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3个不同时期:8世纪至11世纪,在琼结青瓦达孜宫和扎囊桑耶寺跳过卓舞;12世纪至17世纪,在拉加里跳过卓舞;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在琼结日吾德庆寺跳过卓舞。展示了“久河卓舞”独具的艺术风格和舞蹈魅力。至今为止,在曲松县和桑日县等地,流传着4个卓舞队,即:曲多江卓、贡嘎萨卓、江唐卓和绒乡卓。4个卓舞队基本风格一致,都是以公元8世纪修建桑耶寺劳动内容为载体,但“久河卓舞”受到特殊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独具的艺术风格,与以上4个卓舞队仍有许多方面不同,它更多的保留有雅砻文化古老的民风民俗,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