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作者:简波 齐莹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10-08 11:12:00 点击数:

  摘要:藏族高原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使藏族传承着本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体育传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牧区调查、亲身体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及其价值开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历史悠久性、原始传承性、娱乐趣味性、民族宗教性、民族文化性、民族地域性、文化民间性等特征,将这些文化特征与当地经济、群众体育、教育等方面相结合,开发其潜在价值,对振兴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文化;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文化
  藏族共有近460多万人口,主要聚居在藏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地势最高,空气稀薄,人民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藏族高原地区,这种自然环境煅造了藏族人民坚韧、顽强、豪迈、勇敢、自强的民族性格,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民族传统体育。
  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尤其是吐蕃时期极为兴盛的体育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体育史料,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藏族民族体育传统。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华民族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有藏族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藏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长久传承延续的民族习俗,应引起民族文化工作者的重视,使之成为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与藏族传统文化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与形式之多、历史之久,在藏汉文典籍、寺院壁画作了大量的记载和描述,如在布达拉宫壁画中就有描述了藏族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报石头和摔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将藏族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突现出来,但是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开发就显得相对滞后,从而使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恰嘎射箭场(摄影:青海湖网记者 拉吉卓玛)

  1、藏族高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1历史悠久性
  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和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藏族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奔跑、游水、掷石、跳跃、射箭等活动,或者说这些活动内容萌芽于先民田猎中的奔跑、跳跃、投掷等劳作动作。吐蕃时期极为兴盛的体育活动,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体育史料和文物,如藏文史籍《历史大全》所记述,藏族高原先民已开始创制习武工具,使一些初步的民族体育得以形成,尤其是箭、剑、铠甲和盾等武器的出现,使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随之,为了战争的操练就成为部落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军事训练的开展,推动了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史诗《格萨尔》描绘了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约公元1至7世纪),藏族人民已有骑马、摔跤、射箭、举重物等体育活动。公元7世纪前后,随着唐蕃文化交流和唐蕃联姻,唐杂技百戏也带入藏中,使藏族传统体育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游牧、军事和宗教生活的发展,陆续出现了赛马、赛牛、跑马射箭、马术、马球、抱石、藏式摔跤、杂技百戏等。《桑耶寺志》记载了举行摔跤时“众多观战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公元8世纪由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等著的《四部医典》中对起居、环境、气功、体育等养生保健法亦多论述,书中的理论对养生体育中的医疗保健实践有指导作用。藏文古籍《丹珠尔》中也描写了用于战争的“兵书”和体育内容。乾隆时期,若干体育项目已成为藏族男子必须具备的技术,尤其是要具备3种英勇的武艺和9种游艺,男子必须具备骑马、射箭、举石、跳远、游泳、摔跤等武艺技能。孜康俗官学校,对毕业生还要进行赛马和武艺考试。这些都说明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古代已广泛开展,人们对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作用和多方面社会职能也早已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
  1.2原始传承性  
  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反映,也是藏族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精神的反映。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传播者,是一般的民众,他们识字不多,甚至很多是文盲,其思想文化比较零碎、朴野、肤浅,但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劳动生产经验,故具有鲜活、实在、形象、生动的特征。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有的无史料可查或文字记载,大多是根据当地的独特的地域特征通过口授身传的方法传下来的,这是一种自由的文化承继方法。其体育活动以赛马、跑、跳、投、射箭、抱石等形式为主,并以固有的保守形式显示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它的这种文化传承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自然与自由的传承。
  1.3娱乐趣味性
  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由于此活动集比赛、娱乐于一体,简便易行,深受牧区群众喜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在集会、节日期间穿插进行,使得紧张激烈的竞争比赛又富有游戏娱乐性,二者相衬相映、互相促进。在康巴艺术节、春节、国庆、劳动节、藏历年等重要节日和宗教盛会期间,在广阔的草原上举行规模宏大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民族歌舞表演,人们常把文化娱乐寓于传统体育活动中,使得紧张激烈的比赛更具娱乐性。从城市到农牧区,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赛马、射箭、摔跤、登山、赛牦牛、抱石头、藏棋、古朵、格吞、奔牛、大象拔河、男女抱沙袋等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项目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例如藏族人民崇敬大象,认为大象是吉祥物,因此,参加大象拔河比赛的人数较多。大象拔河比赛彩三局两胜制,一般为两人,每局比赛时间为3分钟,并轮流交换场地。比赛时,运动员将套环套在各自的脖颈上,转身相背,使拔河的绳从颈下通过腹部并从档下穿过,两手、两膝、两脚着地,标志带垂直于中心线中点。比赛按运动员体重分60、70、80、90分斤四个级别。


青海湖边的赛马场(摄影:青海湖网特约记者 扎西东主)

  1.4民族宗教性
  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藏传佛教的巨大影响,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与宗教都是人类历史长期积淀的古老文化。尽管宗教与体育在人的身心统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但体育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宗教的各种影响,与宗教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和作用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生活在雪域高原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民族,其宗教朝圣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乘马捡哈达为藏族马上比赛的优秀项目之一。其比赛方法是在长度100米,宽度3-5米的跑道上每间隔5米横放一条哈达,一般放10-12条不等。比赛时,骑手乘马经过放有哈达的跑道时,弯腰迅速拾起哈达,最终以到达终点的时间和捡哈达数的多少计胜负。此项活动难度较大,对比赛要求较高,比赛精彩异常。
  1.5民族文化性
  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蕴含着本民族、本地域长期沉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民风。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显文化,是藏民族的游艺民俗,具有精神民俗和物质民俗的综合特征。作为藏民族文化的显文化内容,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外在形式最能明显地表现民族文化特征。藏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烈表现出藏民族好“动”善“武”,与马背民族与马为伴的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剽悍的民族性格。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地域环境,民族传统体育趋向于体力储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赛牦牛、赛马、摔跤、射箭等少数民族喜欢的项目,已成为本地区独特的运动项目。
  1.6民族地域性
  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性是体育文化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点。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受藏族高原环境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所制约。作为典型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落后的经济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其产生了与藏民族性格相一致、自然、质朴、原始、粗犷、形式多样的藏族民族传统体育。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摔跤方式独特,大象拔河更是独具一格,体现出藏民族特有的地域特征。藏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现了不同社会形态的遗迹,具有与高原地域相一致的特点,如拉萨“雪顿节”的赛牦牛;江孜“达玛节”的跑马射箭;日喀则白朗县的“斗牛”;当雄的“当姆吉让”赛马活动;那曲的“羌唐恰青赛马”大会;昌都地区康巴文化艺术节上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林芝地区的射“响箭”等。
  1.7文化民间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人的心理、生理、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应的,又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由于与节日、民俗关系密切,其群众基础深厚,最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绚丽多彩的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种族繁衍、高原地域特征、生产劳动、军事性的身体活动有关。尤其是在藏族的宗教仪式、喜庆丰收、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各种体育活动频率之高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
[FS:PAGE]
  2、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开发
  2.1藏族高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青藏高原由于地貌条件的差别,自然旅游资源各具特色,通过努力,形成以青海湖、拉萨民族体育旅游圈为两轮,以青藏、川藏公路,青藏、成昆铁路为轴线的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观光新格局。努力打造一个以西宁、格尔木、拉萨、甘孜为依托,以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阿尼玛卿山、日喀则、林芝、江孜、康定为支撑点,以青藏线为主线,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与“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丝绸之路旅游”等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为龙头,整合沿线山水、草原、冰雪等景区、景点资源辐射、影响、渗透并带动整个藏区的具有神奇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及主要品牌的“自然、生态人文、科学”的藏区传统体育产业王国。
  但是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对于体育资源开发力度和利用不够,体育旅游业相对滞后。如何构建旅游、经济、文化、生态、藏族高原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经济产业链,提高知名度,走民族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是发展藏族高原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随着旅游业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体育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登山、攀岩、漂流、蹦极、探险、冰雪运动等项目很受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各种节目如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比赛对旅游业更是锦上添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消费水平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致使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能集健康和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方式.到参加民族体育旅游便是其中之一。发挥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到藏族旅游的中外旅游者不仅要看山看水,看藏族的寺庙,还要感受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
  2.2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众体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发挥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要从年龄层次、职业特点、地域特点、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开展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活动,以满足各层次人民对体育的需要。藏族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模式上要实现区域型民间体育活动向全面发展的转变,在发展战略上、宏观上要推进民族体育事业与藏族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微观上要实现民族体育、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发展任务上,要增强农牧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产品(各种场地设施、器材和多种形式的体育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力。在藏主各地每年的民族节日中都伴有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如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等都要举办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村村寨寨热闹非凡,比赛方法各式各样,其项目包括赛马、马术、赛牦牛、斗牛、射箭、赛跑、抱石头、拔河、下藏棋等一系列活动。藏北草原的“羌唐恰青赛马会”不但要进行跑马射箭,还要举行抱石头、马上射击、马上拾哈达等活动,还伴以歌舞,尽情欢乐。参加者踊跃,观战者云集,欢声笑语不绝。
  2.3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并进行改造、创新、扬弃,使之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提高素质教育、健康体育和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提供新思路。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不仅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及文化娱乐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还能加强民族文化心理的认同。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具有基本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的结合,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它能起到文化传承和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理解和领悟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藏棋比赛现场(摄影:青海湖网特约记者 恰嘎·觉如)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藏族由于特殊的地理区域和民族心理,使藏族民间传统体育保持着历史悠久性、原始传承性、娱乐趣味性、民族宗教性、民族文化性、民族地域性、文化民间性等文化功。
  2)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相结合,共同协调发展,可开发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这对促进藏族地区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建议
  3.2建议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发展开辟更广大空间。同时,各地各级政府也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积极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其走上可“自我造血”的发展之路打好基础。
  2)整合各地区广泛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文化品位,加强可操作性。通过努力,形成以青海湖、拉萨民族体育旅游圈为两轮,以青藏、川藏公路,青藏、成昆铁路为轴线的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观光新格局。
  3)在农牧区要以乡镇为核心,以村为重点,强化组织管理,完善体育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有重点地发展一批优势传统项目。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在小康社会建设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重视藏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工作日程,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
  综上所述,开展对藏族民族传统特征及价值开发的研究,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从理性的高度审视藏族民族传统体育,使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西藏文管会,四川大学.昌都卡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41.
  [2] 关东升主编.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门巴、珞巴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7.
  [3] 范亚平编.藏族史(西藏民族学院自编教材)[R].1985.
  [4] 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24.
  [5] 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贤者喜乐瞻部洲明鉴[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103,103.
  [6] 宗喀?漾正冈布.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世纪的西藏医药学纪年[J].中国藏学,1997,(4).
  [7] 蔡景峰.从《佛说养生经》看藏医的养生学[J].中国藏学,1997,(4).
  [8] 强巴俄,多吉欧珠..略谈西藏俗官学校—孜康的教育情况[A].西藏教委编:1989年西藏教育论文集[C].16~19.
  [9]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A].中国民族学会2004年年会:“文化遗产与民族服饰”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17,18.

  作者简介:简波(生于1970年),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