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区现代婚礼综述
戴上亲朋所献的哈达新人
在当今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嘉绒藏区,婚礼已成为传统民俗、服饰、歌舞艺集中展示的舞台,也是一幅将历史和现代的嘉绒藏族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图画。
12月3日下午,阿坝州马尔康县俄尔雅村唐卡画师王尔丹与小金县的江明芳正式举行婚礼。婚礼前新人的至亲好友聚在二楼客厅,吃着妇女们连夜赶制出来的酥油油条、瓜果小吃,商讨婚礼进程。此前的几日,王尔丹已请了喇嘛到家里念经,为这段婚姻消灾解难。
婚礼上新人向亲朋敬酒表感谢
下午3时左右,新人开始穿戴礼服。新郎头戴完整的一张野狐狸皮,身着肥大的藏族长袍,黄底印八宝图的哈达系着供莲花生菩萨的银匣斜挂在肩上,腰挎镶珊瑚的藏刀,脚踩黑色皮靴,一展藏族汉子的雄姿。
新娘的礼服、饰品更加复杂,总重约20千克,有15个穿戴步骤。新娘早已化好妆,由两位嫂嫂一起帮忙穿戴:先着绣花衬底衣,再穿玫红色绣花百褶裙,用喇嘛算卦后指定的绿绳绑裙子,穿外袍,再系彩线宽腰带,扎围腰,再系彩线宽腰带,戴金嘎乌(即护身符,一般是小盒,里面装小佛、藏药丹丸等),右手从外袍袖子中退出,戴两串珊瑚珠,辫子盘到头帕外,戴镶珊瑚的金头饰,再绑蓝色毛线的假发辫,挂上包括佩刀、银针线盒、奶钩等在内的腰饰。这时新娘已经苦笑着喊“站不稳了,太重了”,但还要扎一根手掌宽的银腰带。
婚礼上的长龙哈达
最后,因为新娘今年24岁,是本命年,所以按照喇嘛的要求,新人还必须在胸前袍子内各放一本旧的藏族日历(内有经文),以辟邪。
下午4时吉时到,王尔丹牵着江明芳的手一起走到村头,一路有年轻男子边吆喝边撒龙达。他们坐上披着哈达的婚车,在随行六辆车的护送下前往置办酒席的县城酒店。亲朋好友上午时已在酒店喝酒、聊天,两层楼坐了42桌,有400多人。酒店门口早有身着金顶四叶帽、礼帽、各式藏装的青年男女各站一排,手执龙达(小孩手掌大小的白、红、绿、黄色纸上拓印剽悍的骏马,用以祈求神灵保佑吉祥如意)和礼炮,待新人下车,龙达高抛向天空、礼炮相继鸣响,一时间“漫天雪舞”。
新人向父母、主婚人、证婚人献哈达,喝交杯酒,德高望重的老人开坛致辞之后,婚礼真正的高潮来了。
傍晚村子里藏家人跳起欢快的锅庄为一对新人庆贺
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手执哈达,在宴会厅内排着长长的队伍,挨个儿将哈达挂到新郎新娘的脖子上,也把祝福送上。上百根哈达已将这对新人紧紧系在了一起,而排在门外的巨型哈达才要登场。人们两手高举这宽约半米、60多米长的黄底绣龙凤纹的哈达,快活地吆喝着,从门外进来,在新人背后绕过,围了能摆29桌宴席的大厅一周,再从门外出去,形成一条长龙。所有人都为这壮观景象鼓起掌来。
接下来的筵席中,新郎、新娘双方的亲人到台上为宾客表演藏族歌舞,主人家也请了在藏族地区有名的歌手演唱助兴。客人们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现场表演。
新郎舅舅罗尔依告诉记者,以前的藏族婚礼很简单。婚礼当日,新娘带着锄头、背篓等各种劳动工具,由家人送到新郎家,那时一般是骑马或者坐牛车。新娘进了新郎家的大门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新郎的各个家人。新郎也要回送。接下来,新郎家的代表要出面把家里有多少人、牲畜、土地一一介绍清楚,嘱咐新郎新娘好好过日子。新娘家的代表也有一番对新人的祝福和嘱咐。
当日的筵席结束后,亲朋好友就到王尔丹村子的广场上点燃了篝火。王尔丹在招呼客人的空闲时候说,他和江明芳认识、恋爱已经几年了。之前家里条件不好,直到现在才补办婚礼。
夜幕下熊熊的火焰将人的脸庞映成橘红色,加柴火时激起的焰花像腾空的星子。老人们坐在篝火旁的长木凳上聊天,等人多起来了就陆陆续续加入锅庄的圆圈,一起跟着音乐踩着古老的节奏舞起来。这样的欢乐要持续到天明。(摄影:中新社发 刘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