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安多藏族服饰亮相“青超联赛”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4-06-05 09:59:49 点击数:
绽放在雪域高原上的 “非遗之花”
      ——安多藏族服饰亮相“青超联赛”
 
  6月2日,在“青超联赛”海南赛区开幕式安多藏族服饰展演环节,华丽的藏族服饰吸引了现场观众和众多媒体记者的眼球,演员们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曼妙的舞姿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展现了安多藏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穿衣、吃饭,人类生活的两大要事。服饰既是人类基本生活要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匠心与创造力,也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据地理、气候、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因素,创造出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的服饰文化。
  在海南地区,藏族服饰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妇女服饰上,分为农区妇女服饰和牧区妇女服饰两种。两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梳发辫上,农区妇女的发辫粗而少,而牧区妇女的发辫细而密;其次农区妇女服饰以藏绣制品装点较多,而牧区的妇女服饰以银制品妆点较多。最有特色的农区妇女服饰主要有“嘉隆”、“嘉顿”、“索尔加”等,牧区妇女服饰主要有“马尔丹”、“刺合尖”。
  在共和县,藏族服饰风格迥异,主要分为农区的“嘉珑”和索尔加服饰,以佩带银盾为特点的环湖地区服饰,看上去更加华丽且具安多牧区服饰代表性,其工艺结合了纺织、毛毡擀制、滚边、镶边等传统手工艺,做工非常精细。
  身着藏服时,女子将头发梳辫成数十根细辫,下接黑丝线或咖啡色丝线,直坠至脚踝。自头部起坠一宽寸许的硬布块,缀上玛瑙或银碗形饰物。自臂部起有一尺许的硬布块,垂及踝部,缀有碗形银质饰物数行,多至数十枚。
  而在贵南县,“嘉珑”是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服饰,极具地方服饰特色,是贵南地区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符号,绽放着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魅力,以其独特的内涵传承至今。
  “嘉珑”是用贵南藏绣特有的绣法,在红色宽布条上用五彩丝线绣上彩色桃心花纹,从上到下由卡里、熊、朵玛、带曲、拉须、珊瑚、绿松石、银铜纽扣、加拉等组成,其中拉须代表着娘家和她的根,表达着对父母的感恩和对亲情的留恋。佩戴“嘉珑”是一定要佩戴“佐斗”,“佐斗”绣工精美华丽,是贵南地区藏族妇女盛装是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同德藏族服饰中,较为特色的就是 “祖化”,又名白板皮袄,是同德县河北乡和秀麻乡广为流行的一种具有游牧生活特点的服饰,材质选用欧拉羊羊皮缝制而成。
  “祖化”具有比其他藏袍更暖和,皮质柔韧既遮风挡雨,又保暖防潮等特点,很适合牧民经常在外放牧时,“皮袄当被,地当床”的游牧生活,其保温、方便、舒适、实用,与其他藏区服饰相比风格独特。
  兴海县服饰多以氆氇为用料,男式以黑白氆氇见多,女式则以棕色、大红氆氇见多,氆氇服装款式多样,用料讲究,特色突出,饰品独特别致,堪称一绝。除氆氇外,部分服饰还有用羊绒羔皮制作的底边镶上毡毛,藏语称为“擦热”,不仅保暖性能好,而且外观极为好看,再佩戴上镶有银子、玛瑙的“格江”(腰带),穿起来色彩艳丽、雍容华贵。
  贵德服饰在整个海南服饰中, 最具特色的是郭密服饰,有着河湟宗喀服饰文化的历史特点。妇女头发编上细辫子后,佩戴特制的加西辫套、哈热头面、索后四头面、加登木辫套,系有银制的精美奶勾和日月形的银制饰品“洛赛尔”,胸饰有玛瑙项链、银制“尼达”,金银象牙手镯和戒指等,这展示着郭密地区藏族妇女勤劳智慧、勇敢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安多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因此,青海安多藏族服饰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如今,在海南各地一批批制作藏族服饰的传承者让安多服饰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并不断传承和弘扬藏民族服饰文化。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下,“非遗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