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南州藏族传统服饰特点

作者:索南扎西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24-03-15 15:09:57 点击数: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藏族服饰向人们传达出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礼仪、信仰等多元的文化信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反映了藏民族的审美意蕴和审美理念。海南地区深厚的藏族服饰文化资源,不仅表现在丰富的服饰种类和绚丽的服饰特色上,更表现在精湛的藏族服饰制作技艺上。
共和县传统服饰
  共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藏族服饰是麻尔丹、嘉隆、合热。
  麻尔丹是流行于共和环湖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服饰。其特点是将头发梳辫成数十根细辫,下接黑丝线或咖啡色丝线,坠至脚踝。自头部起坠一长方形的硬布块,上缀珊瑚、玛瑙或银碗形饰物。中央布有形如碗状的大银盾整齐排列,最大的如汤碗,多的达30个,一套银盾重达十至十五千克。周围分别排列若干个小碗状银盾,辫套下方续以红穗。自臂部起有一尺许的硬布块,垂及踝部,缀有碗形银质饰物或银元、铜元数行,样式颇为壮观。
  嘉隆则是共和恰卜恰周边农区妇女的主要服饰,其特征是妇女后背辫梢相连的装饰品或辫套,以精美的藏绣手艺为主。所用辫套呈长方形,宽十二、三公分,背于后背及辫梢。两侧相仿的“嘉隆”和相夹其间的“热序”组成,“嘉隆”为一对,用彩线刺绣分隔成几个框,佩以许多的珊瑚串,其间镶嵌绿松石或其它宝石,“扎序”上同样用彩线绣成框,框内佩带八九个草帽形、直径10公分左右的银盾做装饰,向下至膝窝外续以红穗交绺。
  哈热则是在一百多年之前从宗喀地区的湟中县索尔加地方迁徙而来,定居于共和部分地区的藏族妇女所佩戴的一种服饰。这是来自远古的符号,是一种千百年来安多宗咯地区藏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服饰。“哈热”使用三个缀满白色海螺和贝壳的粉红色底子的辫套,左右辫套自双肩穿插至后背后交叉坠下,辫套上下两头绣有精美的藏绣图案。
  其主要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辫套造型,中间宝瓶状的两边交叉着两条宽大的辫套造型,显得与众不同;二是辫套上下精美的刺绣图案凝涵着索尔加部落妇女的勤劳与素养。三是辫套上整齐排列的圆状海螺片,与其他藏区佩戴的珊瑚、银饰不同,突出了青藏高原传统农耕文明和审美理念。
兴海县传统服
  兴海地处“九曲黄河第一湾”,那里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酷寒,世居于此的藏族牧民他们的服饰首先以挡风御寒为目的,当然也注重实用和美观,兴海草原盛产的羊皮是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材料,牧人平日都穿宽大、厚重的羊皮袍,坦露右臂,亮出古铜色的胸膛。袍子大都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用15厘米左右的黑平绒镶边。白天穿在身上,晚上可当被盖。牧区妇女平日也穿羊皮袍,领口、袖口和下摆先用黑平绒镶边,再以红、蓝、绿三色平绒条作,她们爱蓄长发,将头发辫成细辫再加上银饰品,夏日戴红缨毡帽,这种帽子非常古老,很多壁画里的山神都戴这种帽子。冬日戴毛绒皮帽。牧人在节日或盛大庆典上多穿 羊羔皮袍,用毛料、氆氇或缎子做面料,他们腰系制作精美的火镰石盒、子弹盒、鼻烟盒等,胸前或右侧挂座钟形的护身符、佩珊瑚排珠。牧区男子还离不开腰刀、短刀和火枪。这些过去是防身的法宝,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装饰。
贵德县传统服饰
  贵德藏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密”服饰,具有浓郁的河湟宗喀服饰文化特点。主要分布在尕让、拉西瓦地区,妇女头发编上细辫子后、佩戴特制的加西辫套、哈热头面、索侯喜头面、甲登慕辫套、银制精美奶勾和日月型的银饰罗塞尔,胸饰由玛瑙项链银质霓达、手带金银象牙手镯和戒指等,展示了郭密地区藏族妇女勤劳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德县传统服饰
  同德藏族服饰,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农区和牧区服饰差别较大。
  农区服饰以肥腰大袖、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为主要特点。农区男女着装从游牧时期的皮袄,慢慢演变为材质比较轻盈便于生产劳动的“嚓日”、“给拉”等。农区服饰特点主要显现在妇女佩戴的“嘉珑”上,主要以丝线绣成彩色桃形花纹针织在红色宽布条上,金丝彩线、色彩斑斓,线条有条不紊,加以珊瑚、绿松石和玛瑙镶间其中,犹如一朵朵绽放得花朵。
  流行于同德河北牧区服饰主要以“祖化”为主。“祖化”意为皮袄,又名白板皮袄。制作皮袄选材考究,因欧拉羊羊皮皮质厚、毛较粗是最佳选材。“祖化”的特点是比其它藏袍更暖和,皮质更柔韧,既遮风挡雨,又保暖防潮,很适合高原气候和经常在外放牧的牧民使用。“祖化”其样式与其它的藏袍相同,但宽大的皮袄既是牧民白天的服饰又是夜间的被褥,尤其宽大的袖袍可方便双臂自由运动,长袖在寒冷的冬天保护双手不冻伤,坦开的胸襟可以调节体温,是高原牧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束。
贵南县传统服饰
  被誉为“歌舞之乡,藏绣之源”的贵南县,因地理环境优越,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成就了贵南独特的服饰文化。
  嘉珑是广泛流传在贵南民间的一种服饰文化,少女成人后就要佩戴“嘉珑”,它是用藏绣特有的绣法,在红色宽布条上用五彩丝线绣上彩色桃心花纹,从上到下由卡里、熊、朵玛、带曲、拉须、珊瑚、绿松石、银铜纽扣、加拉等组成;
  还要附戴“佐斗”,“佐斗”是贵南与其它藏区妇女嘉珑的最大区别,绣工精美华丽。“嘉珑”配以华丽的装饰,以价值不菲的珊瑚和绿松石点缀,以纯洁、艳丽、明快的藏绣修饰,沿用色彩鲜明的赤、橙、黄、绿、蓝基调,在简与繁的节奏之美、动与静的变化之中独树一帜。
  “托洛”是“嘉珑”的雏形,是女孩成人前佩戴的头饰,以少量的珊瑚、艳丽的藏绣图案作装饰;每到喜庆的日子,未成年的少女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前面佩戴绣工精致的“佐斗”,后佩戴上精美的“托洛”,尽情地展示着藏家姑娘美丽、善良、淳朴而有不失童真的一面。
  贵南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而大部分草场海拔较高,所以“祖华”也是贵南地区较为普遍的服饰之一。它粗犷又不失厚重,华美又不失质朴,繁缛又不失生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