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走进校园 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初见成效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11-18 16:32:49 点击数:
今年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布局调整在全州范围内全面实施,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筹备,再经过三个多月的实践和磨合,逐步趋于平稳和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为了客观、详尽的了解全州教育布局调整的这一成果,青海湖网络信息中心和海南州报社一行8人组成庞大的记者队伍,于2009年11月11日至13日,先后走访了位于贵南县、同德县、贵德县的7所寄宿制和半寄宿制中小学。通过采访了解到各个学校校舍、设备、器材和师资等的合理配备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各个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整体规划等方面特色突出,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各校领导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办学经验,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方式方法,用“长远、科学、利民、高效”的办学理念促进海南州教育改革步伐又快又稳的向前推进。
    初冬的高原大雪初降,一路的风尘,一路的感动,带着喜悦和祝福的心情在崭新、庞大的校园中穿梭,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和纯净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阳光和希望。
    严肃活泼的贵南教育
    11日上午8点,我们从恰卜恰出发,第一站到达贵南县,首先走访了贵南县民族中学。当站在贵南县民族中学雄壮的大门前时,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辉煌历史和在继承和发扬藏文化方面的贡献,走进校园,绿茵场、小桥流水在初降的雪花中更显得难得和赏心悦目,在贵南县分管教育副县长格贡才朗、县教育局局长尖措、该校校长乜智尖措和副校长旦正多杰等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贵南县民族中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食堂等,显现出现代教育所散发的魅力。实验楼是该校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处教学基地,内设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标本室、音乐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藏书达17300多册。每间教室均安装投影仪、电视机和“班班通”工程设备,可以同时进行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完全满足所有实验学科的实验要求,实验设施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这些设施极大的提高了藏区的教育水平,为当地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乜智尖措校长和旦正多杰副校长分别接受了青海湖网络信息中心记者的专访,详细的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列举了多个方面的实例和数据阐述了目前的教学和管理已经完全进入正轨。

贵南县民族中学

贵南县民族中学校园内

贵南县民族中学乜智尖措校长(右)和旦正多杰副校长(左)

贵南县民族中学电子备课室
贵南县民族中学创办于1976年12月,位于贵南县城,依山傍水。为寄宿制初级民族中学。办学初只有7名教师,40名学生。2000年9月创办高中部。学校占地面积68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278.42平方米。建校以来共培养初、高毕业生2795名,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1730名。2008年,贵南民中被定为集中办学定点学校。扩建工程总投资1466.71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三栋学生公寓楼、一座食堂,建筑面积11238.42平方米。2009年秋季开学时撤销高中部,将过马营藏文中学和森多中心寄校初中部并入贵南民中,学生规模达2346名,共43个教学班;初一16个班、初二15个班、初三12个班。全校教职工共有212人,教学团队164人、后勤团队48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71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高级教师17人,中级教师70人。

贵南县民族中学的一课堂现场

贵南县民族中学微机室

贵南县民族中学实验室

贵南县民族中学实验室

贵南县民族中学音乐室
接着我们走访了贵南县中学。贵南县中学成立于1958年3月,现学校占地面积约40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50平方米;全校两大团队共有95名,其中教学闭队68名(正式在编数师59名,代课教师9名),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有36名,大专学历32名,高级职称20名,中级职称12名。后勤团队27名,其中教师编制2名,正式职工10名,“4045”11名,学校自雇4名。现有学生930名,教学班21个,其中初中部12个班,569名学生;高中部9个班,361名学生。

贵南县中学

贵南县中学

贵南县中学麻迎和校长接受记者专访
[FS:PAGE]
学校现有图书室一个,藏书11400册,阅览室一个,每年订有中学类教学报刊230种,学校设物理实验室二个,化学实验室一个,生物实验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语音室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地面接受站2座,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设体育器材室一个,多功能电子琴教室一个,美术室一个。参观完校园后,该校校长麻迎和同志接受了记者专访,突出介绍了学生对新环境的快速适应过程,他说,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在礼貌、环保、卫生、勤学等方面的进步让他震撼、欣慰和激动,学生的改变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贵南县中学食堂操作间

贵南县中学食堂操作间

贵南县中学住校生基本信息

贵南县中学男生宿舍
在贵南县的最后一站是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贵南县城关寄小(原城关小学)始建于1953年,位于茫曲河畔。2008年秋季该校被列为肩负撤并茫曲、茫拉、森多、塔秀等乡镇共15所村级小学66个教学班1250名学生转移的定点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1140.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4488.04平方米.全校两大团队188名,其中教学团队130名,具有本科学历15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11%;大专117名,占教职工总人数的81.9% ;中专1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教师结构合理。生活团队58名,其中教师编制4名.正式职工17名,“4050”41名。现有在校生2626名,其中住校生有1250名。有54个教学班。现拥有微机室(64台电脑),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图书室一个,藏书达2373册,教学管理模式是半走读半住校模式。有雅致、清新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有一大批教育教学经验丰富、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教学硬软件较之以前大大改善。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微机室
该校校长周太加同志介绍道,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一个宿舍的学生按照生源地安排在一起的办法,不分年级,让一个村的孩子住在一起,首先,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住在一起方便更好的沟通;第二,高年级学生可以照顾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高年级学生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第三,减轻了班主任和宿管员的工作量,方便管理。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周太加校长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宿管员值班室的监控设备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宿舍门口的学生基本信息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女生宿舍
记者在学校门口就集中办学前后孩子的变化问题采访了一位学生家长,这位父亲激动的说:“儿子在村办小学上到三年级的时候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县上的新学校上了短短三个月的学,现在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全家人的名字都会写了。”看似一个小小的变化,可在父亲的眼里却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活波可爱的孩子们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食堂前的队伍
结束完贵南县三所中小学的采访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此时,正是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的开饭时间,食堂门口排着长队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有序的进入食堂,三三两两的围坐在宽大的餐桌上,有说有笑的吃饭。看着温馨的场面,我们一行人留下了祝福,欣然离开。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食堂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食堂
奋发图强的同德教育
    12日一大早,我们离开贵南县,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此行的第二站——同德县。在同德县政府大楼的二楼会议室,记者队采访了该县教育局局长才智同志,大体介绍了同德县在教育布局调整中如何筹措资金,以及介绍了学生家长在教育布局调整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同德县教育局局长才智同志接受记者专访
之后,在同德县分管教育副县长才项仁增等同志的陪同下走访了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该校是同德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新建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小学,学校于2008年7月筹建,到2009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为316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16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35名,其中专任教师155名(包括特岗9名);其中工勤人员80名(11名工人,69名临工)。共有54个教学班,其中一年级3个班,学生人数为183名,二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为21O名;三年级3个班,学生人数为166名;四年级16个班,学生人数为812名;五年级15个班,学生人数为776名;六年级13个班,学生人数为668名,学生总数为2815名。谈起该校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的重大意义时,娘加先校长说:“第一,解决了农牧边远地区的学生住宿就读的愿望,也解决了部分群众到县城租房子供孩子上学的困难;第二,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学校布局点多面广、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第三,缓解了教师紧缺困难;第四,部分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得到互补;第五,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实现了教育公平。”
[FS:PAGE]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娘加先校长(中)和该校两位副校长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一课堂现场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图书阅览室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教学器材室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阶梯教室
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带领记者队一行人参观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在一低年级女生宿舍楼内,记者采访了宿管员扎西,他说起初和孩子们不熟悉,在管理方面显得很被动,他们肚子痛、想家、尿床等这些事情都不愿意主动告诉他,经过两个多月的相互熟悉、磨合,以及他暗暗地观察和细心地照料,孩子们渐渐地开始信任他,愿意把心里话告诉宿管员,使得管理顺手了很多,孩子们在学校过的舒心,他就会有成就感。在采访该校一名汉语文老师王霞时,她说。自己在业务方面提高很多,由于先进教学设备的配备使我们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也显得比较快。在刚开学的时候,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和县城的学生相比,农牧区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弱,而在体育、劳动等方面比较突出,经过两个多月的相互取长补短,现在他们相互之间的差距明显的缩小了,学生和教师在如此优越的校园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表现出了各自的潜力。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宿舍楼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一宿管员和他的孩子们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男生宿舍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汉语文老师王霞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一课堂现场
圆满的完成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采访后,接着走访了同德县民族中学。同德县民族中学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寄宿制民族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87名,专任教师138,后勤人员47名,校医2名。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4名,本科学历的102名,专科学历的32名,学历合格率为100%。设有党支部、校长室、教务处、政教科、总务处、工会、妇联、团支部等组织机构。学校共有学生2135名,共41个教学班级。学校总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626.74平方米。学校现拥有微机室两个,安装电脑100台,配备了远程教育地面卫里接受站和光盘播放点各1处,并安装了投影仪等比较先进的多媒体配套教学设备,全校实现了“班班通”,开通了校园网。增设教师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部分教研组、科室、配有计算机;图书室三间,拥有图书28778册,生均达13.4册。该校校长斗格同志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带领记者队一行人参观了校园。

同德县民族中学

同德县民族中学食堂

同德县民族中学食堂操作间

同德县民族中学食堂操作间

同德县民族中学教学楼

同德县民族中学教学楼内的标语

同德县民族中学一名可爱的中学生
创新和谐的贵德教育
    13日,从同德县赶往采访的第三站——贵德县,利用一下午时间走访了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和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是在原贵德县民族中学的基础上创办的一所民族高级中学,于1975年筹办,1976年正式开办,2009年9月划归为州属中学。在海南州的教育史上有着很好的口碑,建校30多年来,培养了诸多优秀的藏族知识分子和干部,在高考中该校的学生在全州范围内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办学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初中毕业生4769名,升入高中、中专3433名,高中毕业生1548名,考入省内外大专院校1005名。历届毕业生中,取得硕士生资格的有47名、博士生资格的4名,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是贵德民族基础教育和民族团结的缩影地,成为民族人才奠基的摇篮和纵观民族教育发展的窗口。

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教学楼
现占地面积41亩,建筑面积12147平方米,目前,全校共有教学班20个,学生935名,生源主要来自贵德、贵南、同德三县。正式教职工67名(不包括16名代课教师和6名临时工),其中专任教师61名,教辅人员3名,总务后勤3名;硕士学历2名,本科学历41名,专科学历22名,中专及以下2名;高级职称13名,中级职称18名,初级职称28名。学校下设:党支部、校长室、校办公室、教学管理处、生活管理处、政教处、教育工会、团委、年级组、教研组等机构。

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一课堂现场

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一课堂现场
该校校长仁青东主介绍了目前学校二期工程的建设情况,并带领记者队参观了学校教学楼、建设中的食堂,参加了校园内正在进行的一场藏族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感受到了该校浓浓地教学传统和活跃的办学理念。教务处主任怀藏扎西还向记者介绍了前不久在该校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度家长会,对积极支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的家长给予了一定的奖励,使得家长正真参与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FS:PAGE]

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仁青东主校长
走访的最后一所学校是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该校也是此次采访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于今年8月完工投入使用。新建校舍占地面积106.4亩,建筑面积24971.48平方米,10个单体内设教室66个,实验室6个,办公室28个,图书阅览室3个,会议室1个,多媒体室4个,学生宿舍296个,操作间10个,餐厅2个,教职工宿舍50个。室外工程围墙、大门、供排水、暖气管网、电路、配电设备、锅炉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电话网络系统、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医务室等总造价1161.152万元;该校还拥有200台电脑的网络机房、“班班通”信息技术设备,生理化的实验室及与之配套的现代化远程教育信息网,高性能千兆校园网;专职教师247人,学校管理人员8名,教辅人员15人,临时工人员93名;学生达3257名,6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41个班,初中25个班)。目前该校是青海省最大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如此大规模的学校,其管理水平非常突出,校园布局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科学、先进,学生精神状态饱满,校园内处处突显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学习氛围。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操场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实验室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微机室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教师办公室
索南多杰校长说,起初大家很关注低年级的学生被纳入集中办学后,首先他们脱离了家庭教育,身心成长发育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其次在长期的住校生活中是否会丧失亲情感。六七岁就离开父母,在学校住宿、学习,除了月假和寒暑假就很少回家,和父母的接触少了,他们是不是会逐渐疏远家人呢?带着这样的疑惑,索南多杰校长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以及将近三个多月的明察暗访后,他发现起初的担忧根本就是多余的。首先,据资料显示,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段是0至6岁期间,在此时间段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其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过了这个年龄段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第二,集中办学升华家庭教育内涵。大多数藏族家庭都是农牧民家庭,他们的家庭教育没有形成体系、没有目的、没有计划,主要是受家长文化素质低,地域条件受局限等影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都是以藏传佛教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方面来约束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而这样的家庭教育内涵在教授藏语文课程的学校同样能够影响到孩子们,并且在内涵上会更加系统、科学,从而效果更胜一筹;第三,集中办学促进了孩子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之前的乡村学校受地理环境的局限,学生们的接触面很窄,接触的人和事很少,而在集中办学的新学校,整个校园内有三千多人,形成一个社会圈,每个人都是一种文化,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竞争、互相影响,在待人接物、辨别是非、自立自强等方面成长的很快,这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快速的适应竞争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集中办学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爱。人是有弹性的,与家人分开,倒是加强了对父母的思念,在离开父母的过程中体会亲情的珍贵,有很少的回家机会时,就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避免争吵和不愉快,父母体会到孩子的成长,孩子体会母亲的含辛茹苦,使得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丰满。在学校有班主任、任课老师、宿管员的教导和照顾,还有舍友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给孩子的心灵增加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丰富的孩子的情感世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索南多杰校长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园内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园内认真温习功课的孩子们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园内认真温习功课的孩子们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园内认真温习功课的孩子们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一名可爱的小学生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们
听了索南多杰校长的这番剖析,感受到了他慈父般的博爱,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栋梁之才。由此,也希望各个学校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为海南州的民族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园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操场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足球场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男生宿舍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食堂操作间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食堂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食堂内正在吃晚饭的小学生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食堂内正在吃晚饭的小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