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沁王屯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5-03-18 09:12:35
点击数:
文明新风沁王屯
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移风易俗见闻
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移风易俗见闻
说起王屯,我们先从一名73岁的张大爷说起。
张兴德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庄稼人,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正值贵德县春耕时节,这几天他又要开始忙活了。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准备种植600亩的昆仑14号良种繁育青稞。作为合作社里的“元老”,张大爷靠着会开农机的手艺,为患癌的妻子遮风挡雨,也为在外务工的儿子减轻了不少负担。
2021年运营的王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种植良种繁育青稞、青贮玉米,另有一家农作物加工厂,每年种植规模1200亩。
2025年是张大爷在合作社里务工的第4个年头。2024年王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务工人员工资35万元,工资算少的张兴德拿到了2万元。
对于张兴德来说,73岁的高龄不用出远门还能有固定收入,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王屯村,男女老少没有闲着的人。”这是贵德地区干部群众对王屯村村民的评价。有着600年历史的王屯村,是贵德县“三屯文化”之一。这里的各族群众一直秉承着勤劳、互助、友爱的优良传统,“你家有事我便来、我家有事大伙来!”在王屯村可谓家常便饭。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延续,王屯村一路斩棘,于2020年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
结婚彩礼不超过8万元、宴席20桌、随礼200元。
眼下,农村彩礼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压垮许多家庭,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性问题。2022年5月,新修订的王屯村“五约束 四破除 一守约”村规民约经过所有村民讨论,正式颁布实施。
村规民约要求大家要爱护环境、尊敬长者、学法守法、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着重提到要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取消订婚、改口钱等这些传统陋习,做到彩礼不超过8万元,宴席20桌,随礼200元,每桌成本控制在800元以内。
村民宋元去年刚刚完婚,村规民约里的“四破除”对他来说受益颇多。许多年前宋元的老父亲还因儿子的彩礼而发愁,直到儿子结婚时女方家里没要求彩礼数,更没要求出高档婚车和办宴席的酒店。
王屯村党支部书记毕生龙介绍,村规民约并不是“一刀切”的办法硬干蛮干。最主要的还是村干部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到位,把道理讲清楚,既要坚决对不良风气说不,又要帮着村民厘清高额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不利影响,绵绵用力,德润人心、化风成俗。
勤劳质朴的品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可以在王屯人的身上看得见。
在王屯村,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个个都闲不住,想得最多是如何减轻家里的负担。如张兴德老人这样的例子,在王屯村屡见不鲜。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静静流淌的黄河水赋予了贵德这片土地美的颜值,也赋予了王屯人勤劳、质朴的精神品格。
用王屯人的话来讲,什么叫好日子?就是要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住上好房子,还要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活出个人样。
王屯村是海南州劳务输出最多的一个村。村民除了入股村集体经济,每年都要外出务工,大部分在建筑公司做瓦工、木工、钢筋工,还有村民在建筑行业做久了开始包活干,自然也就成了小老板。
像瓦工、木工、钢筋工这些手艺人,每日工资300至400元。按照一年中的半年工期计算,青壮年手艺人每年能挣5万元,加上合作社里的分红,收入能有7万元左右。
勤劳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种品质无论是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是生活富裕的今天,都可以在王屯人的身上看得见、品得到。
文化的力量,可以唤醒沉睡的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王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这里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民俗,也有现代潮流的系列文化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是王屯村民俗活动——青苗会的举办日子。作为主办地,王屯村各族群众载歌载舞诚邀各地游客走进村子深处,感受王屯古村、古庙和田野,还有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成果。
依托青苗会和农耕文化资源优势,王屯正在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品牌,使之成为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5年,村民仁欠吉被评为全国劳模。2018年,她带领22名群众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民族歌舞大赛,其后又受邀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文化活动,两项活动均获得了银奖。
如今,王屯村专门成立了一支由40人组成的“藏毯文艺队”,每逢州县举办活动,文艺队都会受邀参加,农闲时文艺队员还会组织村里的妇女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在演出队的影响下,每天晚饭后村文化广场里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响彻山谷。传统与现代相融共进,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精神日渐富足,实现成风化人、文化铸魂。
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邻里关系亲如手足。
2024年7月,村民宋敏新盖了五间大瓦房。除了买材料的钱,宋梅没有掏一分钱的手工费。大伙知道宋敏家要盖新房不请自来,会瓦工的砌墙,会粉刷的刷墙、会木工的装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宋敏的五间大瓦房就完工了。
村委会会计宋廷伟打小就在王屯村长大。用他的话说,从宋梅盖新房的事,让我们看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闪耀,村民们不计个人得失,忙里抽空帮助邻居,“邻里情深”在宋敏身上得到了最真挚的诠释。
在王屯村,农忙时节村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互相支援,共同完成繁重的农事活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进了邻里的感情。这种优良传统不仅在老一代人的身上得以传承,而且家长们时刻教育自己孩子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从去县医院看病靠双腿到家家有了小轿车,再从土胚房到二层小洋楼,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交通、水电网络,王屯村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多么的重要。
得益于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和文明乡风工作的扎实推进,记者走访时,也看到了海南州各地乡村文明风尚日渐浓厚。如贵德县河西镇“红马甲”政策宣讲队队员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入村入户、送学上门等形式,对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政策进行特色宣讲;如尕让乡依托乡文化站,利用农闲时间和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迎新春服饰展演、“社火闹新春 非遗呈盛宴”游街、百姓“村晚”、美乡村村BA、“二月二”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进一步弘扬了社会风尚,推动乡风文明。
海南州乡村文明如此浓厚的背后,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与45万各族干部群众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各级党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五大创建”为重点,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化支撑。
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老党员杨兴林、20年倾心守护普氏原羚的老书记南新友、热心公益的好少年班玛多杰……他们感人肺腑的事迹,散发出向善向上的光芒,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了海南州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相关推荐
-
海南州
文明新风沁王屯 ——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移风易俗见闻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准备种植600亩的昆仑14号良种繁育青稞。作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