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铸就海南经济社会辉煌成就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2-01 11:33:56
点击数: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海南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建设小康”这一主题,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优势资源为依托,改革开放为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全州经济社会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0年来,全州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8亿元,比1999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11.6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922元,比1999年增长2.3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5亿元,比1999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14%,连续十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4亿元,年均增长13.1%;全州财力总量达到22.3亿元,比1999年增长9.3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得到夯实。海南州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传统农牧业地区,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西部大开发1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州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40:37:23调整到了2009年的28:43:29,三次产业比重分别呈现出逐步下降、稳步上升、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州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2.15亿元,比1999年增长18.37亿元,增长5.86倍;工业总产值达到14.2亿元,比1999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1.8%;第三产业中,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海南州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工业已逐步成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强州”的作用日益显现。以拉西瓦、班多、羊曲、茨哈、莫多等黄河干支流水电开发为重点,黄河水电资源开发带初步形成;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赛什塘铜业、什多龙铅锌矿为龙头的有色金属采选工业发展区已初具规模;什多龙二期、白尕湖铁矿、很琼沟、满仗金矿等采选项目已开工建设;海南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有序进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州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78亿元,年均增长35.2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截止2008年底,全州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公路通连里程达7068公里,34个乡(镇)所在地实现四级以上油(水泥)路,占乡镇总数的92%,403个行政村中135个村已通油路,194个村已通等级公路,101个行政村已通等外公路,“三小时公路圈”已初步形成;累计完成投资金额达7.79亿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达815项,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26平方公里,新建人畜饮水管道244条2493.9公里,解决24.6万人、306.5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村牧区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23.8%;累计完成投资13.47亿元,新建龙羊—尼那、贵德—同德两条110KV等输电线路1605公里,新建110KV新共和变电、110KV兴海送变和110KV贵德变电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牧区“户户通”工程,有效解决了29910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35KV电网覆盖全州各县,行政村通电率达到88.94%;全州光缆总长达到3382公里,建立主要城镇重点地区、交通要道全球眼监控点41个,电话普及率达13部/百人,乡镇通信覆盖面达到94%;全州城镇供水管道达278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6.9万吨,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人均铺装道路面积15.7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8.15平方米,城镇化率26.7%,城镇绿化覆盖率35.7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全州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规划27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种草192.8万亩,封山育林163.21万亩,飞播造林10.7万亩,工程固沙0.24万亩,四旁植树562万株,义务植树1565万株,建设“绿色通道”162公里,培植各类苗圃5860万株;依托退耕还林(草)项目,大力改善生态坏境,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62.36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81.48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完成三江源保护区建设工程封山育林39.82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78%,比1999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为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全州累计投资4.47亿元,大力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前的好成绩。截止2009年,全面完成了兴海、共和、贵德、贵南等县“两基”验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上学、免费住宿的目标;按照“州办好高中、县办好初中、乡办好小学、村办好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完成教育布局调整投资2.8亿元,整合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372所;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82%和89.14%,全民体育健身锻炼活动广泛普及;完成了州、县、乡、村卫生院(室)业务用房建设;全州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基本形成, 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实现了州、县两级中藏医院建设目标,新建药浴、肝胆等藏医特色专科4个,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应用率达85%;全州计划生育率达98.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9.19‰。
扶贫工作力度明显,民生水平全面提升。全州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7.57亿元,通过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15万人,2009年,全州191个贫困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6.5元,比2001年提高798.9元。1999年以来,全州累计培训农牧民17.47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55万人(次);累计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9万人,平均每年创造就业岗位2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31.77元,比1999年增长1.48倍,年均递增10.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6.27元,比1999年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0.4%。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0年来,全州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8亿元,比1999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11.6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922元,比1999年增长2.3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5亿元,比1999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14%,连续十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4亿元,年均增长13.1%;全州财力总量达到22.3亿元,比1999年增长9.3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得到夯实。海南州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传统农牧业地区,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西部大开发1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州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40:37:23调整到了2009年的28:43:29,三次产业比重分别呈现出逐步下降、稳步上升、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州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2.15亿元,比1999年增长18.37亿元,增长5.86倍;工业总产值达到14.2亿元,比1999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1.8%;第三产业中,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海南州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工业已逐步成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强州”的作用日益显现。以拉西瓦、班多、羊曲、茨哈、莫多等黄河干支流水电开发为重点,黄河水电资源开发带初步形成;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赛什塘铜业、什多龙铅锌矿为龙头的有色金属采选工业发展区已初具规模;什多龙二期、白尕湖铁矿、很琼沟、满仗金矿等采选项目已开工建设;海南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有序进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州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78亿元,年均增长35.2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截止2008年底,全州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公路通连里程达7068公里,34个乡(镇)所在地实现四级以上油(水泥)路,占乡镇总数的92%,403个行政村中135个村已通油路,194个村已通等级公路,101个行政村已通等外公路,“三小时公路圈”已初步形成;累计完成投资金额达7.79亿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达815项,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26平方公里,新建人畜饮水管道244条2493.9公里,解决24.6万人、306.5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村牧区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23.8%;累计完成投资13.47亿元,新建龙羊—尼那、贵德—同德两条110KV等输电线路1605公里,新建110KV新共和变电、110KV兴海送变和110KV贵德变电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牧区“户户通”工程,有效解决了29910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35KV电网覆盖全州各县,行政村通电率达到88.94%;全州光缆总长达到3382公里,建立主要城镇重点地区、交通要道全球眼监控点41个,电话普及率达13部/百人,乡镇通信覆盖面达到94%;全州城镇供水管道达278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6.9万吨,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人均铺装道路面积15.7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8.15平方米,城镇化率26.7%,城镇绿化覆盖率35.7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全州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规划27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种草192.8万亩,封山育林163.21万亩,飞播造林10.7万亩,工程固沙0.24万亩,四旁植树562万株,义务植树1565万株,建设“绿色通道”162公里,培植各类苗圃5860万株;依托退耕还林(草)项目,大力改善生态坏境,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62.36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81.48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完成三江源保护区建设工程封山育林39.82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78%,比1999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为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全州累计投资4.47亿元,大力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前的好成绩。截止2009年,全面完成了兴海、共和、贵德、贵南等县“两基”验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上学、免费住宿的目标;按照“州办好高中、县办好初中、乡办好小学、村办好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完成教育布局调整投资2.8亿元,整合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372所;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82%和89.14%,全民体育健身锻炼活动广泛普及;完成了州、县、乡、村卫生院(室)业务用房建设;全州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基本形成, 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实现了州、县两级中藏医院建设目标,新建药浴、肝胆等藏医特色专科4个,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应用率达85%;全州计划生育率达98.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9.19‰。
扶贫工作力度明显,民生水平全面提升。全州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7.57亿元,通过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15万人,2009年,全州191个贫困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6.5元,比2001年提高798.9元。1999年以来,全州累计培训农牧民17.47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55万人(次);累计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9万人,平均每年创造就业岗位2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31.77元,比1999年增长1.48倍,年均递增10.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6.27元,比1999年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