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上半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十大特点
青海湖广场
今年以来,共和县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眼于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狠抓各项目标落实,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卜5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亿元,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9 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8l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82元。总结上半年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十大特点:
一是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县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和B『导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合理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特色农牧业经济有了新发展。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作物良种基地2.1万亩,实施订单农业3450亩,种植蔬菜1 5 00亩。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共引进野血清牦牛、优质藏系种公羊、半细毛种公羊等各类良种畜1 383头(只),改良奶牛570头、黄牛400头。牛羊育肥、生猪饲养、蔬菜种植等为重点的示范村、示范户持续增加,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切实加强劳务技能培训和输出工作,共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75期,培训农牧民6180入;转移富余劳动力1.56万人(次),其中省外1427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3745万元。
二是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攀升.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开发、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汇报衔接和沟通协调,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今年共储备各类建设项目119项,计划总投资达11亿元。上半年全县共实施续建、新建项目45项,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18.41%,创近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
三是骨干生态工程顺利实施,治理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以“三北”四期、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为主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地面鼠灭治29.41万公顷、牧草补播543公顷、重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复200公顷、围栏封育800公顷、黑土滩及沙化型退化草地治理0.66公顷,完成高标准造林21 60亩,道路两旁绿化17.16公里,农田林网4900米,义务植树47万余株。完成人工造林4.53万亩,封山(沙)育林(草)8.1万亩,新育苗343.5亩,湿地保护97 5 0亩,历年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补植补栽10.3万亩。完成沙珠玉地区农田防护林带更新改造13条,栽植青杨2.2万株。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保工作,全面落实污染排放政策,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招商gI资工作成效明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放,狠抓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截止5月底,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63亿元,实现销售产值6.3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21%,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总投资1.8亿元的共和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5亿元的切吉风力发电项目在青洽会上正式签约,招商5I资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是特色城镇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恰让水源及输水管网、长安巷街道整治、恰卜恰旅游购物一条街二期、绿洲桥新建、恰p恰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和恰卜恰七个房地产开发住宅小区建设进展良好。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镇区环境卫生保洁机制进一步健全,治理“八乱”力度不断加大,创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面整治环湖地区旅游环境,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启动实施了综合整治“八大工程”,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六是财政收入逐渐增加,支持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狠抓组织收入,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提前一个月实现收支任务“双过半”。牢固树立“小财政办大民生”的工作理念,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县用于支持特色农牧业发展、生态治理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投入达到3160万元,地方财政支持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共和县大同融资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全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际问题。加强与地方金融部门的协调联系,与共和县信用联社和海南州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财政融资担保贷款业务,发放支农信贷资金460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七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二期建设项目现已全面开工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治安保卫机构,为县属五所定点学校配备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为全县2 0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保安,大大提高了校园安全系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县己开办乡镇村级幼儿园59所,招收学前幼儿2140名。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九乡镇综合文化站、县文化馆、德吉塘民族体育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实施了人均1 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印制发放了195万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券。全面推行新农合“一卡通”制度,实现了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奖励扶助”、 “少生快富”、 “特别扶助”工程和“康福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8.6%,出生人口’766人,人口出生率为6.16%o。
八是民生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安置城镇各类失业人员245名,其中新增就业1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了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款物和各类救助金。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将148名贫困、残疾及高龄僧侣纳入低保,将85户无房、危房僧侣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将符合条件的812名残疾人纳入农村和城镇低保,95名残疾人纳入五保对象。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及时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清欠农民工工资达205.85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投资1498万元的西香卡、元者、多隆沟等14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进展良好。认真贯彻落实全州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全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两房”建设进展较为顺利,各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九是维稳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县乡镇党委的第一责任,认真分析研判和协调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掌握了维稳工作的主动权;组织专门警力对繁华地段、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昼夜巡逻,确保了敏感时期的平稳过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月和藏传佛教寺院“三项教育”活动,巩固和提高“平安寺院”建设成果,寺院和僧侣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加强对流动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的监管,深入开展“三无县”创建活动和“攻两盗、打两抢、防两骗”专项行动,有效降低了辖区内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率;不断完善县委书记和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机制,深入排查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做到了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是“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深化,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举办了为期7天的村、社区“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培训班。深入推进党员服务承诺制、“评星定级、争当先锋”和“三培双带一关心”活动,对2009年度全县评选出的23名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动工新建了6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继续实行县直机关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制度,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公开选拔25岁左右的3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