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藏区的石砌艺术
作者:郭建强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8-11-21 08:51:50
点击数:
“申遗”之路
循化藏区石砌艺术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寺庙和佛塔,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宁巴村的藏族群众第一次组成藏式墙建筑队,在甘肃、四川以及我省的藏区重建藏式古建筑,如我省循化本地的古雷寺大经堂、喜饶嘉措纪念堂,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名刹石藏寺;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印经院等,都是我省循化县宁巴村藏族匠人的杰出代表作。在甘肃、四川、青海的藏区,一说起寺院和佛塔建筑,有一种说法:要建造一座大寺院,必须由宁巴村的石匠、白塔寺(甘肃永靖县)的木匠、梧桐的画匠联合。
道帏乡宁巴村70岁的夏吾加老人向我们介绍,他从三十几岁开始从事藏式墙的建造,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他曾组织过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科才乡科才寺、玛曲县曼尔玛乡参智合寺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果芒寺等大中型寺庙的修建;而一些小的工程,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在宁巴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里,村民们忙完农活后,主要搞的副业就是组成建筑队,参与藏式墙的修建。但是,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鼎盛后,目前该改扩建的寺院、佛塔等都已改扩建完毕,石砌建造的市场渐渐萎缩,从事的人日渐稀少,再加上由于修建藏式墙的技艺都是宁巴村人一代代口口相传、手把手地教授,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这种凝结着藏族人民聪明智慧的传统建筑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村民们组成的建筑队也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大家纷纷改行,这种传承了几百年的技艺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侃本是地地道道的循化人,对循化藏区的石砌艺术了解十分透彻,而且也做过这方面的专题调研。在谈到这极富特色的藏区石砌艺术时,他不无遗憾地说:“现在,外界不太了解这种石砌艺术的魅力,因此,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使这种古老的建筑艺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年,循化县政府还在大力做这项工作,希望能抢救、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石砌艺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上,这种独特的石砌艺术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可是,在领略过它带给世人的魅力之后,你如何能不对这些大到经堂院墙、小到亭台楼阁的艺术出自于那些没受过任何技术培训、土生土长的藏族工匠之手,而赞不绝口呢!
循化藏区石砌艺术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寺庙和佛塔,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宁巴村的藏族群众第一次组成藏式墙建筑队,在甘肃、四川以及我省的藏区重建藏式古建筑,如我省循化本地的古雷寺大经堂、喜饶嘉措纪念堂,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名刹石藏寺;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印经院等,都是我省循化县宁巴村藏族匠人的杰出代表作。在甘肃、四川、青海的藏区,一说起寺院和佛塔建筑,有一种说法:要建造一座大寺院,必须由宁巴村的石匠、白塔寺(甘肃永靖县)的木匠、梧桐的画匠联合。
道帏乡宁巴村70岁的夏吾加老人向我们介绍,他从三十几岁开始从事藏式墙的建造,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他曾组织过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科才乡科才寺、玛曲县曼尔玛乡参智合寺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果芒寺等大中型寺庙的修建;而一些小的工程,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在宁巴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里,村民们忙完农活后,主要搞的副业就是组成建筑队,参与藏式墙的修建。但是,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鼎盛后,目前该改扩建的寺院、佛塔等都已改扩建完毕,石砌建造的市场渐渐萎缩,从事的人日渐稀少,再加上由于修建藏式墙的技艺都是宁巴村人一代代口口相传、手把手地教授,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这种凝结着藏族人民聪明智慧的传统建筑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村民们组成的建筑队也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大家纷纷改行,这种传承了几百年的技艺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侃本是地地道道的循化人,对循化藏区的石砌艺术了解十分透彻,而且也做过这方面的专题调研。在谈到这极富特色的藏区石砌艺术时,他不无遗憾地说:“现在,外界不太了解这种石砌艺术的魅力,因此,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使这种古老的建筑艺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年,循化县政府还在大力做这项工作,希望能抢救、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石砌艺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上,这种独特的石砌艺术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可是,在领略过它带给世人的魅力之后,你如何能不对这些大到经堂院墙、小到亭台楼阁的艺术出自于那些没受过任何技术培训、土生土长的藏族工匠之手,而赞不绝口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