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雪鸡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08-12-02 08:44:54 点击数:

 藏雪鸡别名雪鸡、淡腹雪鸡,青藏区种类。下体白,故称淡腹雪鸡,头、颈褐灰,翅有一大白斑,上体全部土褐,大部呈黑褐色虫蠹状斑;前额和上胸各有暗色环带,下胸和腹杂以黑色纵纹。雄性成鸟前额、眼先及耳羽土棕色,眼先棕色比较深,背和腰土棕色,上背棕色较淡,成一淡色环带,下达至胸侧,尾上覆羽灰棕,尾羽深棕,均略缀以黑色斑点,两翅的覆羽与背同,但各羽两侧缘部白或棕白、形成显著的纵纹。初级飞羽和覆棕褐色,飞羽外翈部边缘和覆羽外翈均杂以黑褐色虫蠹状点斑,各羽端部有白缘,向外至外翈几全变白,成一大白斑,颏、喉及前颈均白色,颏带土棕,前颈有一灰褐色带环,上胸与背同,亦形成带环状,下胸以下为乳白色,羽毛两边黑色,因而使胸与腹均呈白色而具黑纹,尾下覆羽白,内翈略黑,雌性成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跗蹠无距。幼鸟上体与成鸟相似,眉以下稍沾棕,喉为沾土棕的白色,后胸以下为沾黄的白色,两胁个别羽毛一边具黑色纵纹。藏雪鸡虹膜褐色到红褐色,嘴角紫色,基部以及掩盖鼻孔之腊膜为橙红色,眼围和眼睑石板蓝色,跗蹠与距暗橙红色或深红色。
    藏雪鸡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带,好结群,一般3-5只结成群,有时特别在秋季也可见30-50只左右的大群,性怯畏人,翅强,善飞,但在遇敌害时往往奔走逃避,不得已时才鼓翼起飞,逃跑时,摇摇摆摆,略似雁行走姿势,尾特别直,显出白色的尾下覆羽,觅食时不设“岗哨” 但在休息时则由老鸟站高的岩石上,发现敌害就发出长而大的鸣听声。有季节性垂直迁移性。
    藏雪鸡的食性以植物性由主,兼食少量昆虫,巢很隐蔽,置于裸岩裂缝的草丛中,很简陋,呈盘状,内铺干草、苔藓、兽毛和自身腹羽。6月中旬开始产卵4-7枝,每1-2天产一卵,10-15天产齐,产齐后才开始孵卵,孵卵过程全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7天,刚孵出的雉鸟体重45-47克,全身被以沙黄褐色绒。
    据称藏雪鸡内味鲜美,肉、羽毛入药,在分布区被猎杀的现象比较严重。
    鸡形目,雉科,鸟类,人们传说中美丽的凤凰就是雪鸡。雪鸡有四季更衣的本能,而且衣着华贵高雅,美丽无比,孔雀自愧不如、丹顶鹤望而却步。在公园里百鸟群聚中,它仿佛就是鸟类的王子。春天,雄鸟通体白色为主,杂棕紫色、银灰色;夏天羽毛为淡黄色、黑褐色,此时最象传说中的凤凰;秋天,又为棕黄粟色和银灰色,冬羽全身变成雪白色,雄雌大致相同,似乎哪一种鸟都无法和它这种本领相比。当然这种特有的珍稀灵性,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狼、虫、虎、豹侵袭,是一种物种天演的自然选择。
    雪鸡和家鸡差不多,嘴的形状象鸡,雪鸡最美的是头上鸡冠两则竖起两条头翎,翎毛随着季节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冬日雪白,夏日金亮,在求偶时闪绿,要和敌手博斗时又鲜红无比,鸡冠高耸,造型似花,双眼斑谰闪目,美丽诱人,眼睫毛是白色,黄金色,眉毛青亮,有时又雪白,有时翠绿,时时变幻着奇异无比的光彩,显得亮丽迷人,人间有凤头之说,雪鸡的头真可谓天下一绝,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都是一种美。
    雪鸡另一绝是它的尾羽,比体长1/3,最长的有两根,中长和短的有8根,尾羽的色彩夏黄冬白,和全身变化基本一致。雪鸡在闲暇打扮之时,会使尾羽展放出和身体不同的色彩,如全身褐色之时,尾羽变绿,全身变成白色之时,尾羽发黄,尾羽不仅有装饰之效,还有起风时固定全身,转弯时调整飞行动作,求偶时飞翘、抖亮的功能。
    它求偶时高雅文明,往往雄鸡围着雌鸡跳三圈舞,雌鸡无动于衷,还要唱上3支不同的歌,然后采两粒花籽给雌鸡,雌鸡接受,才唱着歌交配,唱得歌儿动听悦耳,歌中带哨,哨中有妙,妙中又传情,世人有凤求凰之说即由此而来。雪鸡求偶交配时勇猛无比,如有虎狼冲了美好的情场,雌雄飞上前,会啄瞎虎狼的眼睛。一般雪鸡求偶交配时虎狼都不敢上前,稍后窥测,准备等雄雌交配情尽力竭之时,才敢袭击。
    雪鸡喜食松籽、花蕊、雪兔、雪鼠以及一些林间树丛的昆虫,择居性强,喜栖居在胡杨、山杨、雪岭云杉的树上,这些树都有梧桐树之美,一般的水曲柳、沙枣树、杏桃树它是不屑一顾的,所以人间有“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之说。
    巴音郭楞的猎人们不猎杀雪鸡,他们认为是神鸟,一是会变换羽毛,二有凤头之美,三有择居之雅,有时猎人捉几只,供观赏之用是有的,雪鸡肉骨有暖胃补肾之功能,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雪鸡主要分布在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的高山丛林中,它似乎总是选择高处,那些地方虽然寒冷,但是它从不怕风雪严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