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希望田野好“丰”景 ——写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4-09-25 08:25:50 点击数:
希望田野好“丰”景
            ——写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篇。
  九月的海南,秋高气爽,大地流金,大湖之南壮美的画卷斑斓多彩。
  又是一年丰收时,走进海南大地,一处处产业生机勃发,一个个村庄干净整洁,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张张笑脸绽放田间……海南州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田野,孕育丰收的希望。
  农业,走出铿锵的步伐。
  丰收的季节,位于贵南县塔秀乡的青稞种植基地,面积16667公顷的青稞麦穗在微风中摇摆,仿佛海面上的波浪,蔚为壮观。
  在青稞种植、成长过程中,基地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农场坚持全程有机的生产标准,保证了青稞的有机天然品质。
  正因如此,贵南县种植的青稞是驰名中国的天佑德青稞酒所用的原料。
  离塔秀乡青稞种植基地100公里处的过马营镇,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青稞种植基地坐落于此。这里种植的青稞经过前期精心的种植与管理,今年的青稞长势十分良好。
  因为雨季,相比往年这里的青稞提前迎来丰收,为当地种植户带来可观的农业收益,也为粮食安全增添有力保障。
  贵南县平均海拔3300米,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青稞生长的天然温床。
  贵南县青稞种植是海南州以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联盟为依托,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农牧产业体系的一个真实缩影。
  农业的兴旺,“旺”的不仅是产业,更是群众的口袋。
  这几天,共和县恰卜恰镇次汗素村民关却卓玛正忙着采收蔬菜,看着一筐筐新鲜蔬菜即将装车送往市场,她满脸的喜悦。  
  像关却卓玛一样种植蔬菜的农户在次汗素村还有44户。
  这些年,次汗素村借助资源优势,村子里的一部分农民由“粮农”转变为“菜农”,大家不断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大棚内的种植品种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辣椒、黄瓜等精细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的效益逐年增加。
  走进共和县恰卜恰镇东香卡村的鑫海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清香。
  正值丰收的季节,“柿”香四溢,硕果累累。薛金海和工人们正在收割、分拣、打捆、装车……忙得不亦乐乎,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我种植的蔬菜都是精选出来的,品相好、口感好,健康又营养。”眼前的薛金海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但是介绍起自家农场,满眼都是骄傲。
  贵德县是海南州的农业主阵地。2023年11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8部门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贵德县成功入选创建名单,继刚察、湟源、循化后,成为青海省第四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眼下正值露天蔬菜采收时节,在贵德县,沿着西久公路走进沿黄各村的露天蔬菜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人群。
  刚过雨季,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绿色的菜地和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秉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理念,尕让乡把露天蔬菜种植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活泵头”,引导沿黄二连村、希望村、黄河滩村、蓆芨滩村构建了统一育苗制种、统一种植管护、统一采摘储藏、统一加工销售的露天蔬菜种植产业发展新格局,破解露天蔬菜产业发展瓶颈,绘就产业振兴、群众致富的优美画卷。
  “成立露天蔬菜种植联合党支部,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田产值,增加了群众收入,新鲜的蔬菜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还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蓆芨滩村支部书记杨占彪感慨道。
  黄河滩村辣椒种植大户石常德说:“我从2013年开始种植,户均收入预计能达2-3万元,露地蔬菜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在贵德县新街回族乡,这两年兴起了种植红笋。平均海拔2800米的新街回族乡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且夏季凉爽,非常适宜红笋生长,而且4月至9月底,红笋可种植两茬,产量也很可观。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优良,种出来的红笋绿色有机,受到消费者青睐,大批量红笋销往广东等地。
  不仅如此,新街乡充分利用高原冷凉气候和有机土壤特点,发展贡菜、蒜苗、长白葱等露天蔬菜的育苗、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些年,海南州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力打造特色农产业链条,扎实有序做好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真正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