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撂荒地变“致富田”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3-11-10 15:37:06 点击数:
       前不久,贵德县河阴镇邓家村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一亩地产值达到了3000元,且种植规模和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村民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由“软弱涣散村”到“经济加速发展村”的华丽转身,邓家村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道路。而在2020年以前,邓家村好多年轻人还不愿意耕种土地,耕地撂荒问题日益突显。
       短短三年,邓家村为何变化有如此之大?答案就藏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身上。
       邓家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共有319户、1223人,耕地面积1260亩。2021年,邓家村完成“两委”班子换届,在新任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邓家村有了新气象。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整合村内资源,深挖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决定创建“党建+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办了“贵德县神泉种植专业合作社”。
       2020年以前,村民们不屑于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是因为个人种植投入成本高,耕作效率低,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不愿再耕地上下功夫。
       邓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得才介绍,村“两委”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统筹优势紧密结合,重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低效的资源整合起来,构建村集体与农民群众新的经济联结纽带,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努力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由合作社经营,达到合力发展本村农业的目的。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就可以安心的出去挣钱,进而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邓家村“两委”班子算好了“家底帐”,让“分散”种植变成了“整体”发展。
       土地整合只是第一步,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做强农业生产成为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新课题。邓家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次的调研考察,梳理出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三村联盟、抱团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模式。
      “联合左右邻村童家村和张家沟村构建‘三村联盟’”这一想法得到了河阴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镇政府领导及三村村干部经过多次商议,根据贵德县周边地区饲用玉米市场空白的现状,依托连片耕地的区位优势,确定了饲用玉米种植产业发展方向,合力种植大面积的饲用玉米。
        在所有人看来,玉米不仅可以销售、做粗粮的加工材料,秸秆还可做牛饲料,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以前外出务工,不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能照顾家人的同时收入还有保障。”邓家村村民邓吉龙说,自从合作社成立后,他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还不错,生活越过越红火。
        邓家村收割机驾驶员石生玉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推动饲用玉米种植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转型升级。以前咱们村挖机只有几台,收割机就更少了,现在三村联合发展之后,互相学习种植更专业了,机械多了种植就更具规模化了,我们这三个村现在完全是‘一家人’了啊!”
        邓家村村干部算好了“经济帐”,让“土地”变成了“黄金”。2023年,邓家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带动就业群众80人,实现了合作社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群众利益一体化推进。
        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目标要求下,眼下,邓家村党支部班子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稳步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