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3-22 09:06:00 点击数:


P0s机

  人行海南州中心支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金融服务为载体,出实招,做实事,多举措支持地方“三农”,为海南
州县域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一、创新工作方式
  (一)构建“担保基金+银行贷款+政府风险补偿”模式。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导向‘作用,优化海南州县域金融服务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缓解“三农”融资困难,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2009年人行海南中支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在贵德县开展农牧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欠发达民族地区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目前,试点地区财政支持建立支农融资担保资金400万元,贷款承办单位按照1:8的比例发放贷款。截至2009年底,已累计发放支农融资担保资金贷款3200万元,占担保资金使用总额的1 OO%。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海南州在健全和完善农村担保体系,优化农牧区金融服务环境,农牧民和农牧区经济主体贷款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二)构建“创业培训+信用担保+小额信贷”的模式。在中心支行的积极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州四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与当地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按照国家关于就业再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建立起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为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截至2 009年底,已在共和县落实担保基金200万元,共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50万元,受益人数达96人,主要从事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家政服务。目前,海南州四通担保公司还与州内其他4县签订了《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书》,计划年内在全州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以更好地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信用担保平台的搭建,进一步拓宽了创业者的融资渠道,增强了创业的融资能力。
  二、创新信贷机制
  为切实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根据海南州实际建立了以“打造保障平台,构建两套信用档案,完善信贷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力量开发了“海南州农牧户信贷评分系统软件》,使信息采集项目和系统评分内容完全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目前,参与试点的各方已享受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实惠。信用农牧户授信额度由最高1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贷款利率由以前的7.992%调整到目前的7.65%,贷款手续大幅简化,贷款办理时间大幅缩短;参与试点的涉农金融机构市场份额增大,贷款余额新增了20%,信用贷款占比由5月份的30%增至11月份45%,风险控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试点地区信用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对当地招商弓l资、争取农牧业项目以及各类优惠措施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三、创新服务职能
     为更好地履行国库服务职能,有效解决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上归属管理部门多、拨付程序多、领取手续繁琐及挤占、截留、挪用涉农补贴资金等问题,中心支行依据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出由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性补贴资金,按照“先易后难、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首先将农村五保供养金由国库直接办理,将此作为拓宽国库服务领域、提高国库服务水平的突破口,进行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实施。经过多方协调,于2009年上半年通过小额支付系统成功将海南州共和县1 2个乡479人共计48.9 3万元五保资金一次直接发放到了各五保户的个人账户内,实现了农牧区五保户供养金由国库直拨到个人账户,提高了五保供养补贴金拨付效率,减少了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创新支付环境
     根据总行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工作目标,及时组织人员对海南州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进行了调研,针对改善海南州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制定了《改善海南州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工作方案》。同时,在上级行的安排部署和省银联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贵德县四家涉农金融机构举办了以改善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为主题的业务培训班,并与各金融机构深入农村牧区开展了银行卡业务、大小额支付系统等宣传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农牧区金融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的现代金融意识,进一步改善了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截至2009年底,贵德县4家金融机构19个营业网点中12个接入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县共布放ATM机12台,新增11台;布放P0s机21台,新增l O台;全县累计发放银行卡65,434张,新增26,936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