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贵德县十二五经济社会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9-15 09:41:00 点击数: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州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各项工作,统筹谋划“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贵德县召开“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会。会议强调,要在“十二五”期间谋跨越、求突破、上水平,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目标任务上有新要求,在推进“四个发展”上有新突破。即:要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三个问题”,在发展目标上“确立五大目标”,在工作实践上实现“四个发展”.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三个问题”:一是“走什么路”的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贵德县要走城乡一体、产业优化、环境提升、社会文明、多民族和谐进步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立什么业”的问题.按照贵德实际,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旅游为先的根本指针,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坚持走旅游立县、旅游兴县、旅游强县和旅游富民的发展路子,以旅游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三是“破什么题*的问题。就是要重点破解如何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如何破解贵德县缺水缺地、如何破解群众收入普遍偏低、如何破解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如何破解教育卫生事业全面提升等五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只要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一一破解,整个“十二五”期间贵德县就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就可以上一个大的台阶。
  在发展目标上要紧紧咬住“五大目标”不放松:一是撤县建市的目标。省长骆惠宁同志在省委专题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各州府所在地以及大通、湟中、乐都、民和、贵德等重点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群”的要求,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贵德城镇建设,为贵德实现撤县建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增强了实现撤县建市目标的信心和决心。而且贵德具有特色旅游业这一产业优势,可全面提升自身形象,树立品牌。通过大力度、大规模加快城镇建设,加快“三河”地区特别是县城周边农村城镇化步伐,全面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游牧民进城定居工程等可以极大地提升城镇整体功能。依托 拉西瓦南干渠灌溉工程,也给扩充城镇人口提供了可能。另外,    .县城区域地势开阔,在城镇发展空间上有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将为贵德实现撤县建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贵德旅游要从现在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养生型转变,从现在的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从单一产业向以旅游为主、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集群转变。要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带动特色农业、特色加工业、服务业以及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河”地区的绿化率、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绿地面积等指标远远超过其它城市。要切实保护和巩固现有的绿化面积,并依托实施拉西瓦南干渠灌溉工程、综合治理泥石流危害严重区域和东西河流域,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把贵德县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打造成生态旅游走廊,打造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建设休闲养生目的地,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四是全州、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贵德是典型的城乡结合较为紧密的地区。只有通过加快城镇建设,发展旅游经济、城郊经济和特色农业,以城镇带动乡村,以特色化的乡村提升城镇品位。把城镇周边的农村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主题社区,使之成为贵德独有的景观。通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和医疗卫生差距,实施区域间移民搬迁和扶贫整村推进,更好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五是金州、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区。从古至今,贵德县各民族之问团结和睦、互爱互助,各民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共存,繁荣进步,共同发展。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十二五”期间,努力把贵德打造成全州、金省的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模范区。
  在工作实践上“实现四个发展”:一是实现跨越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启动支持青海藏区政策、实施对口支援和打造贵德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性机遇,通过大规模投资,通过加大招商5 J资力度,使未来五年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2 0%左右的水平,“十二五”末经济总量达到3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投资争取上百亿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实现绿色发展。始终要把保护生态放到第一位,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绿色农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三是实现和谐发展。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加快干部队伍建设,加快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是实现统筹发展。要逐步缩小城城乡差距,坚持以城带乡,扩大城镇规模,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教育卫生条件、生存环境、就业环境和生活质量,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