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首个生态补偿机制酝酿出台
作者:何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12-06 11:26:00
点击数:
中国对三大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阶段,三江源地区将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同时酝酿出台中国首个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
2005年,中国政府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这是从源头上维护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态平衡的一项影响深远的工程。
近期,《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中期评估报告》在青海省环保厅的组织协调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技术牵头单位,与农林、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共同完成。
报道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2005至2009年生态成效的总体评价是: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好转。同时建议,要充分认识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在世界屋脊上修复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自2005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共完成投资40亿多元,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就已取得目前的生态成效,实属不易。”
遥感解译分析表明,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轻微,且变化速率比工程前更趋缓慢。主要表现在水体与湿地面积扩大,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减少。其中,2004至2009年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245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5.63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由于境内分布着4077个大小湖泊,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但受自然环境恶化和人为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全县90%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出现断流。
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随着近来大规模生态工程的实施,再加上降水量明显增加等因素,玛多县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以前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大小型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玛多县共有各类湖泊4000多个,比上世纪90年代多出1倍,“千湖美景”再度显现。
2005年,中国政府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这是从源头上维护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态平衡的一项影响深远的工程。
近期,《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中期评估报告》在青海省环保厅的组织协调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技术牵头单位,与农林、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共同完成。
报道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2005至2009年生态成效的总体评价是: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好转。同时建议,要充分认识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在世界屋脊上修复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自2005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共完成投资40亿多元,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就已取得目前的生态成效,实属不易。”
遥感解译分析表明,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轻微,且变化速率比工程前更趋缓慢。主要表现在水体与湿地面积扩大,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减少。其中,2004至2009年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245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5.63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由于境内分布着4077个大小湖泊,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但受自然环境恶化和人为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全县90%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出现断流。
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随着近来大规模生态工程的实施,再加上降水量明显增加等因素,玛多县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以前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大小型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玛多县共有各类湖泊4000多个,比上世纪90年代多出1倍,“千湖美景”再度显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