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藏高原生态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藏族人民在世界民族中拥有独特的文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至5000米,覆盖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拥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洛桑灵智多杰说,青藏高原是“五源”,即生态之源、冷源、生命之源、水源、文明之源;作为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
“青藏高原发展靠资源,在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以立法的形式加快对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洛桑灵智多杰告诉记者,保护青藏高原资源和环境,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致力于推动的工作之一。
目前,中国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也获得国家超过40多亿元的投入,西藏自治区政府也禁止开发位于河流底层和低洼地带的“沙金”资源。
在青藏高原这片极寒而本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上,当地人民用拟人的方式赋予这里山山水水关于部落、家族、爱情的神话故事,并进行祭祀和崇拜。
“比如,位于青海果洛州西北部的海拔超过6000米的阿尼玛卿山,他就有家庭,妻子和孩子都有美丽的名字。”洛桑灵智多杰说。
藏族文化中,产生于公元前后至五、六世纪、纪录西藏历经吐蕃王朝等时期历史兴衰的《格萨尔史诗》,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这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是当今社会仍在传唱的一部史诗,其传播范围遍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被视为认识藏族文化的桥梁之一。
“中国对藏民族文化历来非常重视,以各种形式加以保护、抢救、整理、弘扬。《格萨尔史诗》已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格萨尔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洛桑灵智多杰说。
他告诉记者,格萨尔史诗是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设有格萨尔研究基地,在中国各个藏区也都有格萨尔研究学;同时,中国十分注重对格萨尔传承人的挖掘与录音抢救工作。
“中国也十分重视藏文化的对外交流,每年会派十几个团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今年8月,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将如期举办。”他说。
洛桑灵智多杰告诉记者:“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高,牧民实现了定居,盖了新的房子、建了学校和医院;由于居住分散,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建设方面还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