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江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分析

作者:吕雪莉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时间:2008-03-17 08:52:45 点击数:
    随着一项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的渐次推进,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的三江源地区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随着这一项目的实施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有望打造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和发展旅游经济富民的双赢。

--三江源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三江源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三神之境”(神秘、神奇、神圣)、“三圣之地”(圣水、圣山、圣地)。

一、自然资源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统称“三江源区”。区域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

三江源区河流纵横、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区内有著名的冬虫夏草、藏牦牛、雪豹等。

二、人文资源

三江源地区藏族人口占99%以上,这里有洒脱飘逸的玉树歌舞,美轮美奂的藏族服饰,帐篷城的异彩,赛马节的盛况,都堪称是享誉海内外独领风骚的民族文化风情,展示了康巴人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魅力。

灿烂的古文化遗存以及神秘的藏传佛教寺院等广为分布。有初唐及吐蕃早期文化遗存——千年古佛大日如来佛殿,气势宏伟的新寨嘛呢石经城,风景优美的勒巴沟石刻,佛教圣地靼纳寺,被称为“藏族西施”的格萨尔王王妃珠牡的故乡,宁玛、噶举、萨迦、格鲁等四大教派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宗教寺院,都是值得观光、了解、研究和朝拜的游览胜地。

三、气候资源

青海由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天然避暑胜地而被冠以“夏都”美称。全球气候变暖后延长了青海省的旅游季节。以往青海省的旅游旺季在7-10月间,其他月份偏冷,不适宜旅游。目前旅游旺季已变为5-10月,延长了两个月。

--发展生态旅游可实现环保与旅游富民双赢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因素,目前三江源地区基本上还是旅游开发的“处女地”。90%以上的资源处于沉睡状态。每年除了少量的公务、商务以及江河源头探险游活动外,鲜见游客,旅游收入很少。但是,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浩说,三江源地区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市场开发空间很大,是青海省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增长极,把三江源地区的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预备开发名录,进行发展规划研究,对合理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促进青海省旅游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需大规模的旅游设施建设,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汁原味,是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在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游客走向自然,学习自然,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

同时,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开发项目,具有旅游业本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首先,旅游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很强,能带动建筑、金融、通信、娱乐饮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的乘数效应。对三江源地区来说,保护工程的实施产生了一大批生态移民,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解决部分移民就业,实现产业转移。再次,旅游业的“财富转移效应”即财富从旅游客源地向目的地转移,可以使财富在地区间进行再分配,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增收。第四,随着旅游这种跨越空间的文化交流与嫁接方式的长期进行,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青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大因素制约[FS:PAGE]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

从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障碍: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线路密度低,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信落后,造成旅游者出入不便,严重制约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是缺乏总体规划,粗放性经营方式造成对旅游资源的低层次开发。一方面,三江源地区州县缺乏整体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又没有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导,导致旅游开发趋同性强、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强烈的利益动机驱使人们为了自己获取好处,而不惜给人和社会带来灾难(如淘金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的整体美感。

三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必须把旅游资源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但这需要大量资金,青海省经济欠发达,资金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生态旅游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是缺乏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普遍落后,旅游的六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状况,产业链条不完整,难以形成产业优势,更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新理念推动三江源生态旅游走向世界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每年给全球带来至少200亿美元的产值。从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条件出发,三江源生态旅游完全有望培育成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该在其初生期和成长期主动把握趋势,发挥后发优势,积极介入管理,利用互联网上多媒体互动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销生态旅游产品,抓紧制定有关管理规则,使这些管理和促销的新理念成为推动三江源生态旅游走向世界的积极力量。

一、规划先行,制定三江源生态旅游规划

青海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常委、副秘书长姜仲建议,通过一系列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法规,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约束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参考借鉴我国自然保护区数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有利于三江源地区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规划,促进多部门包括政府、企业、保护管理机构、科教单位以及投资方之间的协作。

二、抓住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整体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广开渠道,多方筹措开发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确保重点项目的需要;建立生态旅游专项发展资金,集中财力解决目前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和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的投入,做好联合开发,共同受益;对于有条件的项目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

四、严格生态旅游景观的现场管理,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促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确保生态旅游景观地区环境和居民的利益。

五、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采取国际先进的经营方式。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文化的融合提到重要位置,增强生态旅游消费的文化魅力,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