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资源现状与综合利用制约因素
作者:马勇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4-10 09:22:40
点击数:
盐湖资源富含诸多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要素材料,是维系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盐湖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早,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其盐湖资源现状、综合利用水平是我国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代表。分析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制约因素并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状况
青海省经委主任张守成介绍,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6个干盐湖,盐类沉积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卤水近400亿立方米。盐湖资源主要有钾、钠、镁、硼、锂,溴、碘、锶、铷、铯等,盐类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石盐、芒硝、石膏、天然碱、硼盐、钾盐及锶盐等固体矿;二是赋存于湖表及地下的卤水矿。据统计,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已探明储量氯化钾3.88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6.78%;氯化钠3262.6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1.08%;氯化镁60.5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9.71%;硫酸锶1592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7.36%;氯化锂1816.7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3.34%;硫酸钠87.06万吨。以上盐类资源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三氧化二硼1678万吨、溴29.13万吨,储量居全国第2位;碳酸钠及重碳酸钠47.5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0.45%;石膏470亿吨、天然碱47.5万吨及铷储量均居全国第三位;碘0.8万吨,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柴达木盆地具有盐湖数量多、资源种类齐全的特点。
二、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来,盐湖矿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共累计签约项目120个,投资额达68亿元。先后建成了一批资源开发骨干企业,涉及的主要产品及年生产能力:氯化钾230万吨、氯化镁40万吨、芒硝8万吨、硼砂2000吨、硼酸4000吨、纯碱70万吨、硫化碱2万吨、硫酸钾5万吨、低钠光卤石2万吨、原盐120万吨、各类加工盐20万吨,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但目前与许多国家相比,盐湖资源的贡献率却不高,盐湖工业的地位和产值乃至影响都远远落后。“近些年,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贫化,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国外一些大盐湖的资源开发基本上实现了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解决了盐湖单一资源经济效益低下、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青海盐湖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承宝说。虽然2005年柴达木盆地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模式提上了日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改观,部分企业仍处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阶段,资源开发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陈旧,资源效益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恒生也认为,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存在产品技术水平低、系列产品少、重点投资项目效益较低、抗国内外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盆地内得到资源开发许可的企业几乎不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便可以得到高品位矿,而且浪费较严重,尤其是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资源的开发在总体规模上扩张很快,不少企业对于资源“挑肥拣瘦”,多种共生矿只利用其便于利用的一种,而将其他资源作为废弃物抛弃,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据测算,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在生产一吨氯化钾的老卤中,同时含有氯化镁11.2吨,氯化钠3.8吨,硼0.03吨,氯化锂0.06吨,以及碘、溴、铷等,按年产150万吨氯化钾计算,每年未被利用的氯化镁就达1680万吨,如果这么多的氯化镁直接被排放掉,那么直接污染的就不仅仅是土壤、植被及表层的晶间卤水,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也不可小视;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氯化镁,就可生产金属镁420万吨,而且其所排放的尾液中含氯化锂9万吨、硼酸4.5万吨。如按60%回收,仅这两项年产值就可达26亿,是所产钾肥的4~6倍。此外,高纯镁砂是钢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耐火材料。有关资料显示,国外的高纯镁砂几乎全部是从海水和卤水中提取的。而高纯镁砂在我国还基本为空白,每年从国外进口高纯镁砂得花掉五六千万美元。如果这些盐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那么盐湖经济将迈上更大的台阶。
三、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
专业人士认为,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键性盐湖矿产提炼技术尚待突破、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2、盐湖资源开发专业人才匮乏、不能为盐湖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3、盐湖资源投资开发方式还未完全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多元化机制,企业发展活力有待提升。4、政府的财政、价格和产业政策机制尚未形成对于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联合效应。
四、促进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1、给予强有力的国家科技攻关,突破制约盐湖资源开发的技术瓶颈。开展国家级科技攻关战略,以解决制约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技术为重点,加速锂、镁、钾、硼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盐湖初级产品为原料的精细化和高价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选择资源综合利用这一重点领域,加快开发盐湖资源开发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选准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制约性最大的问题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取得新突破。
2、扶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快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3、建立更加有效地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为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要重点引进、培养科技带头人、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以及外向型复合人才。通过实行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促进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4、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循环经济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中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同时,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盐湖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电等价格政策的调整,限制实力弱、科技水平低的盐湖资源开发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于发展盐湖资源循环经济中资金投入大、社会效益好、投入回收期较长、综合利用较好的企业给予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在产业政策中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增强关联度,提高盐湖资源利用效率。
[FS:PAGE] 一、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状况
青海省经委主任张守成介绍,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6个干盐湖,盐类沉积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卤水近400亿立方米。盐湖资源主要有钾、钠、镁、硼、锂,溴、碘、锶、铷、铯等,盐类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石盐、芒硝、石膏、天然碱、硼盐、钾盐及锶盐等固体矿;二是赋存于湖表及地下的卤水矿。据统计,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已探明储量氯化钾3.88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6.78%;氯化钠3262.6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1.08%;氯化镁60.5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9.71%;硫酸锶1592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7.36%;氯化锂1816.7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3.34%;硫酸钠87.06万吨。以上盐类资源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三氧化二硼1678万吨、溴29.13万吨,储量居全国第2位;碳酸钠及重碳酸钠47.5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0.45%;石膏470亿吨、天然碱47.5万吨及铷储量均居全国第三位;碘0.8万吨,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柴达木盆地具有盐湖数量多、资源种类齐全的特点。
二、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来,盐湖矿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共累计签约项目120个,投资额达68亿元。先后建成了一批资源开发骨干企业,涉及的主要产品及年生产能力:氯化钾230万吨、氯化镁40万吨、芒硝8万吨、硼砂2000吨、硼酸4000吨、纯碱70万吨、硫化碱2万吨、硫酸钾5万吨、低钠光卤石2万吨、原盐120万吨、各类加工盐20万吨,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但目前与许多国家相比,盐湖资源的贡献率却不高,盐湖工业的地位和产值乃至影响都远远落后。“近些年,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贫化,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国外一些大盐湖的资源开发基本上实现了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解决了盐湖单一资源经济效益低下、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青海盐湖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承宝说。虽然2005年柴达木盆地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模式提上了日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改观,部分企业仍处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阶段,资源开发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陈旧,资源效益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恒生也认为,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存在产品技术水平低、系列产品少、重点投资项目效益较低、抗国内外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盆地内得到资源开发许可的企业几乎不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便可以得到高品位矿,而且浪费较严重,尤其是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资源的开发在总体规模上扩张很快,不少企业对于资源“挑肥拣瘦”,多种共生矿只利用其便于利用的一种,而将其他资源作为废弃物抛弃,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据测算,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在生产一吨氯化钾的老卤中,同时含有氯化镁11.2吨,氯化钠3.8吨,硼0.03吨,氯化锂0.06吨,以及碘、溴、铷等,按年产150万吨氯化钾计算,每年未被利用的氯化镁就达1680万吨,如果这么多的氯化镁直接被排放掉,那么直接污染的就不仅仅是土壤、植被及表层的晶间卤水,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也不可小视;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氯化镁,就可生产金属镁420万吨,而且其所排放的尾液中含氯化锂9万吨、硼酸4.5万吨。如按60%回收,仅这两项年产值就可达26亿,是所产钾肥的4~6倍。此外,高纯镁砂是钢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耐火材料。有关资料显示,国外的高纯镁砂几乎全部是从海水和卤水中提取的。而高纯镁砂在我国还基本为空白,每年从国外进口高纯镁砂得花掉五六千万美元。如果这些盐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那么盐湖经济将迈上更大的台阶。
三、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
专业人士认为,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键性盐湖矿产提炼技术尚待突破、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2、盐湖资源开发专业人才匮乏、不能为盐湖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3、盐湖资源投资开发方式还未完全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多元化机制,企业发展活力有待提升。4、政府的财政、价格和产业政策机制尚未形成对于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联合效应。
四、促进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1、给予强有力的国家科技攻关,突破制约盐湖资源开发的技术瓶颈。开展国家级科技攻关战略,以解决制约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技术为重点,加速锂、镁、钾、硼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盐湖初级产品为原料的精细化和高价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选择资源综合利用这一重点领域,加快开发盐湖资源开发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选准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制约性最大的问题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取得新突破。
2、扶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快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3、建立更加有效地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为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要重点引进、培养科技带头人、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以及外向型复合人才。通过实行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促进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4、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循环经济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中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同时,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盐湖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电等价格政策的调整,限制实力弱、科技水平低的盐湖资源开发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于发展盐湖资源循环经济中资金投入大、社会效益好、投入回收期较长、综合利用较好的企业给予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在产业政策中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增强关联度,提高盐湖资源利用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