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带——隐秘的植物王国(2)

作者:陈哲 周华坤 任飞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4-03-18 10:02:23 点击数:
高山上的诺亚方舟
  ——垫状植物
垫状植物 摄影:郭世伟 陈建国
  在冰缘带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有一类通过“抱团方式”安家的植物却顽强地生长着,如石竹科囊种草属的囊种草、福禄草属的团状福禄草、老牛筋属的垫状雪灵芝等。这类植物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一条埋于地下的粗壮且结实的木质主根,没有明显的茎或极短的茎密集生长,紧贴在地面或岩石上,经过多年辐射性生长后,形成小枝紧密簇生的半球形或饼形集群特征。在流石滩中远远望去,形似一个个凸起的绿色馒头包。因其紧贴地面或岩石生长,无数的小枝簇生在一起,像是在坚硬的岩石上铺上了层厚厚的垫子,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垫状植物”。

低头是一种智慧

  —垂头植物
左图:车前状垂头菊  摄影:肖翠
右图:条叶垂头菊
图源: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儿就该昂首挺胸地怒放吗?也许是向日葵白天向着太阳的习性给了我们这个固有的“偏见”。同为菊科,但在高山冰缘带却有一大批“垂头菊”(菊科垂头菊属),始终低垂着自己的头。该属植物典型的特征为头状花序单生成多数,排列成总状花序。下垂,呈辐射状或盘状,因花序下垂故被称为“垂头植物”。

隐身大师

  —伪装植物
上图:身披隐蔽色彩的梭沙贝母 
下图:绢毛苣的叶片仿佛被周围岩石染了色
图源:农经网
  在冰缘带的植被中存在植物界的“伪装高手”,如绢毛苣、囊距紫堇、梭砂贝母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叶片颜色往往和生境中的岩石颜色较为接近。之所以通过颜色的伪装在严苛环境下自保,主要是因为环境驱动的繁殖压力导致这些植物以多年生植物为主,其应对不稳定环境的一大对策是将更多生物量和营养分配到地下根系或根茎中,而地上部分叶片较少,生物量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多年光合产物的积累才能满足繁殖(开花)过程中的能量和养分需求。如梭砂贝母第1年萌发,第2年和第3年营养生长,第4或第5年才能开花结果。

我很靓,但有刺
  —物理防御植物
绿绒蒿 图源:腾讯新闻
  “云想衣裳花想容”,高山植物同样逃脱不了对美的追求。罂粟科绿绒蒿属的多刺绿绒蒿便是冰缘带“花花公子”的典型代表。它被西方称为“喜马拉雅蓝罂粟”,分布于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石缝中,花单生于花葶之上,每年6到8月份能开蓝紫色至紫红色的艳丽花朵,是世界高山花卉中的明星物种,也是重要的藏药资源,该物种浑身具刺,因此得名。(完)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地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