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头有“诗与远方”
作者:戴美玲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3-07-06 16:46:13
点击数:
“环境越来越好了,咱老百姓吃‘旅游饭’的信心更足了。”卓尔山下拉洞台村的马国财,一边擦拭着农家院桌椅板凳、准备开门迎客,一边高兴地说。从他家院子望去,牛心山北麓改造成的公园,衬托的八宝镇景色更美了。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考察,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这既是“政治要件”,也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遵循,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发展生态旅游,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牢记嘱托,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在行动。出台《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明确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4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青海湖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全力做好旅游“黄金季”各项准备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碧水丹山的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清清黄河的贵德奇景、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百里油菜花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美风光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
目前,全省共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自然保护区7处、风景名胜区1处、水利风景区13处、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19个、地质公园7处、沙漠公园12处,已基本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统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为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青海省已推动形成了以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大环线为“一环”,青海湖、三江源、祁连风光、昆仑溯源、河湟文化、青甘川黄河风情六大生态旅游协作区为“六区”,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和唐蕃古道生态旅游廊道为“两廊”,提升创建的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区)为“多点”的“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
不断优化的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有成绩。让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展现,一个个休闲观光目的地形成,大美青海的生态旅游成为了游客向往的“打卡”胜地。
持之以恒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上台阶。青海上下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怀“国之大者”,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品牌矩阵,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科学规划观景点(台),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形态,让游客乘兴而来、称意而归。全面备战旅游旺季“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统筹兼顾国家公园建设和群众利益,持续整治和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秩序,让“大美青海”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以文化赋能、以产业促效,弘扬青海特色生态文化,加快构建新时代青海特色生态文化体系,深度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文化,突出保护三江源河源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昆仑文化等传统文化,持续完善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内涵形象、夯实文旅融合根基、擦亮文旅融合颜值,让文化赋能生态旅游,让文旅融合成为我省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强劲引擎。
立足自然生态禀赋,凸显特色区域优势,面向“国际化”“全球化”,跳出青海看青海,跳出旅游谋旅游,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考察,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这既是“政治要件”,也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遵循,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发展生态旅游,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牢记嘱托,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在行动。出台《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明确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4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青海湖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全力做好旅游“黄金季”各项准备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碧水丹山的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清清黄河的贵德奇景、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百里油菜花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美风光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
目前,全省共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自然保护区7处、风景名胜区1处、水利风景区13处、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19个、地质公园7处、沙漠公园12处,已基本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统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为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青海省已推动形成了以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大环线为“一环”,青海湖、三江源、祁连风光、昆仑溯源、河湟文化、青甘川黄河风情六大生态旅游协作区为“六区”,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和唐蕃古道生态旅游廊道为“两廊”,提升创建的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区)为“多点”的“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
不断优化的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有成绩。让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展现,一个个休闲观光目的地形成,大美青海的生态旅游成为了游客向往的“打卡”胜地。
持之以恒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上台阶。青海上下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怀“国之大者”,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品牌矩阵,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科学规划观景点(台),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形态,让游客乘兴而来、称意而归。全面备战旅游旺季“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统筹兼顾国家公园建设和群众利益,持续整治和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秩序,让“大美青海”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以文化赋能、以产业促效,弘扬青海特色生态文化,加快构建新时代青海特色生态文化体系,深度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文化,突出保护三江源河源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昆仑文化等传统文化,持续完善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内涵形象、夯实文旅融合根基、擦亮文旅融合颜值,让文化赋能生态旅游,让文旅融合成为我省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强劲引擎。
立足自然生态禀赋,凸显特色区域优势,面向“国际化”“全球化”,跳出青海看青海,跳出旅游谋旅游,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