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作者:赵俊杰 邓建青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21-10-13 11:14:21 点击数:
       三江源美景
       长江第一湾
       云雾中的山脉

       10月12日,这是值得每个青海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消息传来,江源大地沸腾。这历史性的一刻,将永远留存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之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绝非偶然,绝非幸运。这是青海各族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是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的生动实践。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是“中华水塔”,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这是一项创新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照搬,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结合,探索的艰辛和挑战不言而喻。
这是一条青海从未走过的路,更是一条中国从未走过的路。

时间回溯到5年前。

2016年3月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16年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
短短时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管理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千头万绪的工作扎扎实实有序推进。

生态保护没有休止符,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使命更是责任。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大胆推进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实验,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等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制度、标准、生态保护等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探索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5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的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扬,称青海在这一区域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坚持“大部门、宽职能、综合性”的原则,整合行政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构建精简、高效、统一、精干的行政管理机构,率先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体制、新机制,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实行“一户一岗”政策,使17211名牧民年增收21600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修订完善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为今年正式建园打下基础,并加快编制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自然保护地两个总体规划和青海湖、昆仑山两个国家公园规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新展示,是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新答卷,在我省生态保护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如期完成。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有序推进,青海正在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编辑:易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