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西藏冈仁波齐峰 一座最具灵性的圣山

作者:佚名 来源:雪域西藏网 时间:2008-12-06 10:02:28 点击数:

 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梵天神的驻锡地,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为冈底斯山主峰。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视其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从而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晕、光环,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虽然它的海拔高度仅为6656米,不仅在西藏的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排不上号,比起邻近的纳木那尼峰(7694米),也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却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因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成为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岗仁波齐的山形很容易辨认,主峰四季冰雪覆盖,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
    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徽记。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令人难以一睹真容,但在阳光照耀下又会闪烁出奇异的七彩光芒,分外耀眼夺目。
    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岗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高僧修行地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梵语意则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历史上曾有不少中外高僧在此修行讲经,因而这里很久以前便成为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四大教派共同信仰的中心,是中、印、尼三国各族数以万计的信徒心驰神往的地方。
    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其周围的群山河流均为胜乐宫的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奥的宗教含义。
    同时,冈仁波齐又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间。罗剎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特殊坐床,于是想用神变背回冈仁波齐神山。这时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仁波齐神山,在冈仁波齐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剎王无法背走,如今在冈仁波齐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
    公元八世纪,赤德祖赞赞普时,印度著名佛教大师桑结桑巴曾到冈仁波齐修行。而另一位印度佛教大师达尔玛拉因患痼疾前往冈仁波齐修行后,病愈而返。相传,阿底峡大师路经此山时,曾依据山顶罗汉敲锺擂鼓之声判断时间,据说有福之人今天依然能听到檀木板敲击之声。最值得一提的是,米拉日巴尊者到神山修行,并同苯教徒纳若奔琼斗法取胜的故事,它为神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增加了神圣感。

 众神之殿
    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梵天神的驻锡地,在此地他与配偶喜马拉雅之女做着永恒的修行。印度的湿婆神庙(印度语叫凯拉斯塔),其建筑结构酷似冈仁波齐。此外,印度教的许多寺庙都以冈仁波齐为原型建造。
    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耆那教是一个以慈悲为宗旨的宗教,产生年代早于佛教。据说,在佛教产生之前已出现裸体祖师25位(该教崇尚裸体修行),第一位祖师叫“曲却”,最后一名叫“培成玛哈微”,他是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人。该教许多信条都与佛教有着姻亲关系,主张世界是苦海,人应该解脱苦海成佛等理论。
    耆那教第一位祖师“曲却”曾在冈仁波齐苦修,严守戒律,后在冈仁波齐神山之前的“桑结许赤”成佛。耆那教认为冈仁波齐神山是获得解脱的圣地,至今仍陆续有耆那教信徒朝拜神山。
    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苯教徒认为天像一顶八幅伞盖,地像一朵开放的八瓣莲花,冈仁波齐就像撑伞的把柄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驻锡地,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故具有联结天地的绳索功能。苯教始祖辛饶米保且之化身就从这里下凡,还有360个苯教的神灵住在此山。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视冈仁波齐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使其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辉、光环、光晕,使这座山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的另一批注,是“众水之源”。冈仁波齐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渡河的发源地,亦即是阿里的四大“神水”之源。它们是:北坡流出的狮泉河,今印渡河的正源;南坡流出的象泉河,亦为印渡河河源;东坡流出的马泉河,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南坡另一侧流出的孔雀河,则是恒河的上源……它们都是极富盛名的古文明之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