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植树造林,让绿色成为海南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5-04-03 15:49:13 点击数:
不负好春光 添绿正当时
植树造林,让绿色成为海南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进入四月,沿着通往共和县沙珠玉的乡道一路向西,道路两侧高大的白杨泛着青绿、排列整齐,彷佛时刻将储备了一年的力量,在这个春天的某一天突然迸发出来。
  在白杨树里侧的农田里,大方格状的防护林网相互交错,形成一道道屏障,将成片农田与村庄防护在网格内。
  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活在沙珠玉的每一位村民都有着切身体会:“冬春时节,沙尘肆虐、不见天日的天气日益减少,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沙珠玉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海南州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战略部署,持续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化美化质量。
  2024年,海南州完成国土绿化15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12.6%,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2%。
  2025年,海南州将全力推进 “三北” 工程建设和义务植树工作,计划完成义务植树 180 万株。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为建设绿色海南注入强大动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让绿色成为海南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贵德县,76.8公里的母亲河滋润着山川大地。作为黄河上游和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贵德县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美丽、生态、宜居“贵德梦”正逐步成为现实。
  “贵德梦”的实现,离不开生态屏障的日益牢固。就在3月28日这天,贵德县2025年国土绿化义务植树启动,1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各族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黄河沿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添砖加瓦。
  经过干部群众的一天劳作,7840株梨树、云杉在河东乡边都村的山地上列队成行,与远处的雪山、近处的黄河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
  目前,贵德先森林面积达到52.03万亩,湿地面积达12.01万亩,贵德黄河两岸绿意盎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先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等荣誉。
  在共和县恰卜恰镇,各族群众说起这些年城市发展最大的亮点,“口袋公园”无疑是最多的一个词。一个个“推门即见绿,转角遇见美”的“口袋公园”,不仅刷新了共和县城的“颜值”,也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家住舒裕华府小区的扎西大爷时常都会去家门口的滨河东路“口袋公园”悠闲打太极拳。夏日里,这里鸟鸣声声、绿草如茵,是不少居民悠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内健身步道、休闲场地、景观石,儿童主题公园……掩映在绿化带里,看上去赏心悦目。而在三年前,滨河东路还是一处空地,堆满了垃圾。
  扎西大爷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很多人都不愿意往这边走,经过改造这片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口袋公园’,大伙儿天天往这边跑。”
  提升城镇绿化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是共和县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行动中,共和县充分利用城镇边角“零碎地”,盘活闲置场地,拓展居民公共生活空间,让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城市建设的温度。
  前不久,在贵南县茫曲镇加土乎茫拉河段,记者看到数十万株苗木浸泡在茫拉河中,林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就树苗栽植前的浸泡需求、浸泡时长以及需要浸泡的树苗种类等问题交流着。
  采访中记者得知,树苗在栽植前需在活水中浸泡约30天,浸泡水位需控制在约30公分,既防树苗泡烂,又为其补充必要水分并提升成活率。
  在茫曲湿地公园,贵南县新引进的海棠、塔青小叶杨、丁香等树苗已经全部到位,这些新品种的加入,将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进而提升整体绿化观赏效果。
  贵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谭明生介绍,在种苗环节,技术人员严格把控种苗的调运、检疫以及假植三道关口,目前贵南县已储备各类苗木超过860万株,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同德、兴海两县相较于其他三县,植树造林时间较晚,但在前期准备中,两县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认真落实造林绿化任务。
  不负好春光 添绿正当时。随着天气转暖,这几日海南各地抢抓春季植树黄金期,或积极筹备,或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为春天增绿添彩,守护绿色家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