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原防沙治沙的绿色典范 ——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作者:侯金花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4-10-29 13:33:23
点击数:
作为青海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价值不言而喻。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承载着守护黄河安澜、促进绿色发展的重任。 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壮丽篇章正徐徐展开,海南州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高原防沙治沙的典范。
这里,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青海省沙化土地分布较广、治理难度较大的区域之一。面对沙漠蔓延、“绿色”缺失的严峻挑战,全州上下各族干部群众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嘱托,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向沙化宣战,向绿色进军。
黄河龙羊峡库区,是海南州生态治理的主战场。这里,每年有大量的泥沙涌入龙羊峡水库,严重威胁着水库的安全运行和下游的生态安全。为了守护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海南州紧抓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率先实施了黄河龙羊峡库区林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涵盖营造林、防沙治沙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实现“绿进沙退”的宏伟目标。
项目自2021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海南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规范项目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从州到县、从乡到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海南州还注重科技支撑,积极推广水钻造林、杨柳深栽造林等治沙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治理效果。据统计,项目共完成营造林9166.67公顷,防沙治沙1.07万公顷,造林成活率超过75%,植被盖度增加10%以上,昔日的荒漠之地正逐步披上绿装。
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海南州始终坚持生态富民的理念,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通过优先使用当地农牧民劳动力,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还激发了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据统计,项目共使用当地劳动力6848人,劳务收入达2365万元,人均增收显著。此外,海南州还注重社会监督,将作业质量及标准要求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建设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海南州积极引进科研单位参与项目建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共和、贵南两县开展了营造林、防沙治沙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研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海南州成功破解了一系列防沙治沙的技术难题,为高原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经过两年的努力,黄河龙羊峡库区林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昔日的荒漠之地如今已绿意盎然,流动沙地得到了有效固定,植被盖度大幅提升。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树立了典范,也为青藏高原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海南州积极引进科研单位参与项目建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共和、贵南两县开展了营造林、防沙治沙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研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海南州成功破解了一系列防沙治沙的技术难题,为高原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经过两年的努力,黄河龙羊峡库区林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昔日的荒漠之地如今已绿意盎然,流动沙地得到了有效固定,植被盖度大幅提升。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树立了典范,也为青藏高原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南州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未来,海南州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治理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和群众参与,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防护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海南州的绿色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海南各族人民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内涵,为守护黄河安澜、促进绿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海南州的绿色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海南各族人民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内涵,为守护黄河安澜、促进绿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