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的一抹“海南绿”——海南州青海湖流域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速写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2-12-02 09:46:42
点击数:
碧波荡漾青海湖,411公里黄河流经海南,“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新突破,坚持走绿色低碳、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海南州44500平方公里广阔土地上,涌动着喜悦和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海南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青海湖流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为重点,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正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书写更高质量的生态答卷。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
七月,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季节。
行走在青海湖畔,一边是连绵起伏的青山,一边是蔚蓝静谧的青海湖,不远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随风舞动。蓝天白云下,湖水与天同色,与天相接,美不胜收。
作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腹心区域的海南州,这些年在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中,始终坚决扛起生态环境责任,让青海湖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出新的姿态。
青海湖之美有目共睹,但十几年前,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曾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环境修复和保护迫在眉睫。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历届海南州委班子出台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措施,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制定垃圾清理整治方案、严厉打击旅游乱象、开展环湖四镇违建整治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在青海湖流域捡拾清理垃圾………不断扩大美化绿化空间,为青海湖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每年,海南州千余名党员干部群众都会自发到青海湖流域开展捡拾垃圾活动和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知识,重点清理青海湖周边草场、湖面以及道路上的垃圾,以实际行动改善青海湖地区人居和旅游环境。
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制度的保障。我州研究制定《海南州青海湖南岸及流域垃圾清理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整治范围,细化责任分工,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到位、保护有力的青海湖环境卫生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好“碧波荡漾青海湖”。 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全域无垃圾”,建立“清洁海南”常态化环境整治机制,形成领导带头、党政行动、社会响应、全民参与的环境整治格局。
为了深化宣传教育,我州还不遗余力大力营造保护青海湖的良好氛围。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谆谆教诲,创新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保护生态环境正能量、新能量。
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对环湖地区生态保护、污水排放、私开牧道、私设景点、买卖经营等情况进行常态化、“拉网式”“地毯式”巡察,坚决遏制“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现象,确保全面整治、不留死角。
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离不开海南州在环湖地区打下的好底子,大湖南岸的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一路探寻,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从理论的发掘到行动的落地,跨越了一条条沟壑。
站在赛乾山上,冬日里的青海湖水天一色、空旷辽远的美景令人沉醉。眼下,海南州正以创建国家公园为契机,进一步筑牢青海湖生态安全屏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奋斗。
守护黄河安澜,展现时代担当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居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腹心区域的泛共和盆地,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守护黄河安澜,展现时代担当,目光所及皆是一幅蓝天、碧水、丹山、净土、绿地的生态画卷。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泥沙含量极高的黄河在贵德段却含沙量极低,河水清澈无比。
坐落在黄河边的贵德县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清清黄河水作为贵德县的金字招牌更是容不得忽视。面对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贵德县建立健全河湖管护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水陆齐抓、治管并举、标本兼治。
232名三级河湖长和126名河湖管护员切实扛起责任,严格执行巡河制度,投入资金1188万元,拆除违法建筑、整改非法侵占河道设施、发动群众清理沿河垃圾,河湖面貌日渐亮丽。2019年贵德县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龙羊峡库区北岸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这些年,共和县通过草方格沙障与乌柳插杆水钻造林、柠条直播及沙蒿撒播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荒漠化治理,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如今,库区北岸已焕然一新,一条条绿色长廊尽显生命的力量。
一直以来,我州不断加快推动“一河两湖三滩十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继续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公益造林、退牧还草、黑土滩和沙化土地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确保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站在海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高点”上,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围绕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目标,抢抓青海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重大机遇,“泛共和盆地”依托丰富的风、光、水能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布局,构建能源发展新格局的任务越来越清晰。
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树立“生态优先”的保护理念,不但没有影响民生,反而给民生改善带来发展和机遇。
贵南县泽玛景区又被称为“美人谷”,因龙羊峡库区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文化被人们所熟知,衍生出的贵南藏绣也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藏绣从业人员达1240人,藏绣工坊60家,年制作藏绣作品2万余件,年产值达2600万元。
一直以来,我州依托黄河上游溯源之游,推进沿黄生态旅游带建设,重点抓好贵南“泽玛景区”、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和宗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长廊、兴海赛宗和唐蕃古道温泉段等景区景点建设,打造“宗日国家考古文化公园”,全力提升旅游景区综合承载能力。
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南州在大手笔描绘“海南绿”的同时,也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海南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青海湖流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为重点,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正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书写更高质量的生态答卷。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
七月,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季节。
行走在青海湖畔,一边是连绵起伏的青山,一边是蔚蓝静谧的青海湖,不远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随风舞动。蓝天白云下,湖水与天同色,与天相接,美不胜收。
作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腹心区域的海南州,这些年在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中,始终坚决扛起生态环境责任,让青海湖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出新的姿态。
青海湖之美有目共睹,但十几年前,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曾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环境修复和保护迫在眉睫。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历届海南州委班子出台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措施,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制定垃圾清理整治方案、严厉打击旅游乱象、开展环湖四镇违建整治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在青海湖流域捡拾清理垃圾………不断扩大美化绿化空间,为青海湖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每年,海南州千余名党员干部群众都会自发到青海湖流域开展捡拾垃圾活动和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知识,重点清理青海湖周边草场、湖面以及道路上的垃圾,以实际行动改善青海湖地区人居和旅游环境。
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制度的保障。我州研究制定《海南州青海湖南岸及流域垃圾清理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整治范围,细化责任分工,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到位、保护有力的青海湖环境卫生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好“碧波荡漾青海湖”。 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全域无垃圾”,建立“清洁海南”常态化环境整治机制,形成领导带头、党政行动、社会响应、全民参与的环境整治格局。
为了深化宣传教育,我州还不遗余力大力营造保护青海湖的良好氛围。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谆谆教诲,创新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保护生态环境正能量、新能量。
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对环湖地区生态保护、污水排放、私开牧道、私设景点、买卖经营等情况进行常态化、“拉网式”“地毯式”巡察,坚决遏制“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现象,确保全面整治、不留死角。
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离不开海南州在环湖地区打下的好底子,大湖南岸的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一路探寻,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从理论的发掘到行动的落地,跨越了一条条沟壑。
站在赛乾山上,冬日里的青海湖水天一色、空旷辽远的美景令人沉醉。眼下,海南州正以创建国家公园为契机,进一步筑牢青海湖生态安全屏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奋斗。
守护黄河安澜,展现时代担当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居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腹心区域的泛共和盆地,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守护黄河安澜,展现时代担当,目光所及皆是一幅蓝天、碧水、丹山、净土、绿地的生态画卷。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泥沙含量极高的黄河在贵德段却含沙量极低,河水清澈无比。
坐落在黄河边的贵德县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清清黄河水作为贵德县的金字招牌更是容不得忽视。面对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贵德县建立健全河湖管护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水陆齐抓、治管并举、标本兼治。
232名三级河湖长和126名河湖管护员切实扛起责任,严格执行巡河制度,投入资金1188万元,拆除违法建筑、整改非法侵占河道设施、发动群众清理沿河垃圾,河湖面貌日渐亮丽。2019年贵德县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龙羊峡库区北岸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这些年,共和县通过草方格沙障与乌柳插杆水钻造林、柠条直播及沙蒿撒播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荒漠化治理,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如今,库区北岸已焕然一新,一条条绿色长廊尽显生命的力量。
一直以来,我州不断加快推动“一河两湖三滩十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继续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公益造林、退牧还草、黑土滩和沙化土地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确保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站在海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高点”上,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围绕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目标,抢抓青海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重大机遇,“泛共和盆地”依托丰富的风、光、水能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布局,构建能源发展新格局的任务越来越清晰。
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树立“生态优先”的保护理念,不但没有影响民生,反而给民生改善带来发展和机遇。
贵南县泽玛景区又被称为“美人谷”,因龙羊峡库区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文化被人们所熟知,衍生出的贵南藏绣也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藏绣从业人员达1240人,藏绣工坊60家,年制作藏绣作品2万余件,年产值达2600万元。
一直以来,我州依托黄河上游溯源之游,推进沿黄生态旅游带建设,重点抓好贵南“泽玛景区”、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和宗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长廊、兴海赛宗和唐蕃古道温泉段等景区景点建设,打造“宗日国家考古文化公园”,全力提升旅游景区综合承载能力。
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南州在大手笔描绘“海南绿”的同时,也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