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立法全面禁止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
作者:崔永焘
来源:青海新闻网
时间:2020-03-25 11:22:42
点击数:
3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下称《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高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干货”满满,《决定》禁止这些行为
《决定》共十八条,分别为“禁止条款”“责任条款”“鼓励条款”“处分条款”等,决定即日起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猎捕、杀害国家及我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禁止猎捕杀害的其他野生动物;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国家及我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和我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禁止商品交易市场、网络交易平台、餐饮场所以及运输、仓储、快递等经营者为非法出售、购买、运输、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提供场所、平台或者其他交易服务;餐饮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名称、别称、图案等制作招牌或菜谱招揽诱导顾客;任何组织不得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科研、疫源疫病监测、人工繁育、医药利用、公众展示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
责任明晰,全社会齐动员共同革除陋习
《规定》明确,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林草、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监督管理工作;交通运输、海关、卫生健康、邮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等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引导,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知识。
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决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林草、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对举报控告应依法及时处理。
《决定》是“高压线”触犯条款依法受严惩
《决定》对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圈出“红杠杠”,为野生动物撑开了“保护伞”,违法处分条款则是“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论谁触犯,必受严厉惩处!
违反《决定》,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将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林草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猎获物价值在万元以上的,并处猎获物价值3倍以上12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违反《决定》,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草、市场监管或者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决定》,违法出售、购买、利用国家和我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草、市场监管或者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3倍以上12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责;经营者违反《决定》,违法为非法出售、购买、运输、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提供场所、平台或者其他交易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餐馆经营者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名称、别称、图案等制作招牌或菜谱招揽诱导顾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施联合惩戒
违反《决定》受到行政处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规定将其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各主管部门在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相关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决定》明确,省政府及其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决定》,制定调整并公布相关名录。
《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干货”满满,《决定》禁止这些行为
《决定》共十八条,分别为“禁止条款”“责任条款”“鼓励条款”“处分条款”等,决定即日起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猎捕、杀害国家及我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禁止猎捕杀害的其他野生动物;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国家及我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和我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禁止商品交易市场、网络交易平台、餐饮场所以及运输、仓储、快递等经营者为非法出售、购买、运输、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提供场所、平台或者其他交易服务;餐饮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名称、别称、图案等制作招牌或菜谱招揽诱导顾客;任何组织不得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科研、疫源疫病监测、人工繁育、医药利用、公众展示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
责任明晰,全社会齐动员共同革除陋习
《规定》明确,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林草、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监督管理工作;交通运输、海关、卫生健康、邮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等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引导,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知识。
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决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林草、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对举报控告应依法及时处理。
《决定》是“高压线”触犯条款依法受严惩
《决定》对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圈出“红杠杠”,为野生动物撑开了“保护伞”,违法处分条款则是“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论谁触犯,必受严厉惩处!
违反《决定》,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将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林草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猎获物价值在万元以上的,并处猎获物价值3倍以上12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违反《决定》,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草、市场监管或者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决定》,违法出售、购买、利用国家和我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草、市场监管或者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3倍以上12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责;经营者违反《决定》,违法为非法出售、购买、运输、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提供场所、平台或者其他交易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餐馆经营者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名称、别称、图案等制作招牌或菜谱招揽诱导顾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施联合惩戒
违反《决定》受到行政处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规定将其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各主管部门在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相关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决定》明确,省政府及其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决定》,制定调整并公布相关名录。
《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