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藏族老人为鸟守望8年 迎来千鸟云集美景

作者:郭刚、王志恒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8-07-15 09:52:27 点击数:
鸭鸥云集,千鸟飞翔--这是记者日前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尕海湖畔看到的美景。一个已经为鸟守望了8年的藏族老人西河道,又开始了2008年新的一轮“守望期”。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草原在“五一”期间,开始萌生了淡淡的绿意。随着春回大地,在甘南草原深处的尕海湖畔,冬去春来的各种候鸟渐渐变得多了起来。今年63岁的西河道,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乡秀洼村一个普通的藏族老人,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尕海湖边,他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在每年开春来临之前,他都要准备好玉米、小麦、高梁等各种鸟儿喜欢吃的东西,随时等着鸟儿的到来。
    藏族老人 西河道 保护鸟是我们这个,(对)藏民来说是跟(保护)牛羊一样的这个(保护)鸟,要保护好。
    记者了解到,在2001年以前,由于当地的人们乱砍滥伐、超载放牧,对尕海湖的生态环境索取无度,致使这个当地藏族群众心中的“圣湖”渐渐萎缩--水位下降,鸟类减少,生态恶化。谁也不会想到,诺大的尕海湖居然在1995年、1997年和2000年,出现过3次干涸。
    藏族老人 西河道 (记者:当时干了以后是个什么情况?)净是土,里面长得全是草,全部干得没有(水)了。
    西河道老人告诉记者,尕海干涸以后,当地政府组织人力,修渠引水、又围栏保护草场,尕海慢慢恢复了湖的样子。鱼儿也活了,鸟儿也多了,水也是越来越多了。
    看着尕海湖一天天变好、变美,当地藏族同胞们十分高兴。西河道老人对记者说,“起死回生”的尕海湖让他和村里的其他群众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村里不仅没有了乱挖湿地中药材、乱放牧的行为,而且藏族牧民群众还自觉地参与了保护区的围栏建设、引水筑渠等保护行动。
    藏族群众:这个草场封了以后,这是我们的禁牧(区),这个草场(草)长得好,海也好,海是真正的海。
    失而复得的尕海湖水,让西河道老人和家里人感到了无比珍贵。七年来为鸟守望,七年来风雨无阻,西河道成为当地有名的义务护鸟人,受到人们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