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同德县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作者:多杰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12-01 15:49:27
点击数:
海南州同德县近年来在生态畜牧业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自2008年起同德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尕巴松多镇科日干村定生态畜牧业试点村。根据该村地少人多、草场退化严重、贫困程度深的实际,紧紧围绕解决“人、草、畜”三大因素,按照“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推进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总体思路,通过走种草养畜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区乃至整个青南地区在贫困村社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路子。
尕巴松多镇科日干村位于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地处山区,平均海拔3260—3600米,最低气温-36.2℃,最高气温26℃,常年气温较低,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371.5mm,本区域干旱缺水,经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该村群众长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习惯于粗放的畜牧业生产,处于家家养畜,户户放牧的原始传统生活状态。牧业生产方式单一.以畜牧业经营收入为主,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综合生产能力很低,贫困程度深。全村共有牧户179户918人,共有各类草场92148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4732亩,中度以上退化面积35000亩,耕地5788亩;2007年末草食畜存栏9322头(只),其中藏牦牛1717头、藏系羊6724只、山羊869只。适龄母畜比例54%,2007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81元。

科日干合作社

合作社简介及主要成员

合作社书架上摆放的参照读物
为使牧民群众从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种草养畜、科学养畜、建设养畜的集约化畜牧业方向发展,同德县通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下设草畜营销、理财监管和劳务输出三个专业生产经营小组,各小组按照各自职能,组织治理草场2万亩、人工种草2500亩,为项目户免费修建标准牲畜暖棚50座,平均每户120平方米,贮草棚50座,平均每户40平方米。
科日干村牧民普华太高兴地说:“2008年6月,科日干村成立了种草养畜营销专业合作社,社内成员共50名,也就是50户牧民,组织人工种草2500亩地用来喂养牲畜,作为牧民经济的根源是牲畜,牲畜要生存靠的就是吃草。现在,通过人工种草,不但可以供家里牲畜食用,还会有余留下来的草可以出售,每亩地大概收入为280-300元,这样每年的人均收入较原来增收近800元。”
科日干村牧民普华太高兴地说:“2008年6月,科日干村成立了种草养畜营销专业合作社,社内成员共50名,也就是50户牧民,组织人工种草2500亩地用来喂养牲畜,作为牧民经济的根源是牲畜,牲畜要生存靠的就是吃草。现在,通过人工种草,不但可以供家里牲畜食用,还会有余留下来的草可以出售,每亩地大概收入为280-300元,这样每年的人均收入较原来增收近800元。”

合作社成员科日干村牧民普华太

为牧民免费修建的120平方米牲畜暖棚

人工种草
目前,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生态畜牧业试点科日干村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种草养畜、科学养畜、建设养畜的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由耕地、草场的分散分户经营向耕地、草场流转、集中统一经营方式的转变,为同德县生态畜牧业良性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