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金融业支持三江源区生态旅游开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12-30 09:59:13 点击数:
    一、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介入原则,主动进行金融布局机构、业务创新、办事程序等的改革和调整,积极参与开发规划,优化金融服务,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围绕市场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及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坚持效益原则,将社会效益、贷款企业效益与银行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三江源区生态旅游项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原则,找准市场定位,分工负责,分步实施,统筹规划三江源区旅游资源开发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融资环境欠佳。目前,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个人信用信息得不到有效归集和准确评估,企业的诚信意识和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直接影响着信贷资金的投入。
    二是信息不对称。生态旅游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时间和资金周转期长,相对回收率低的特点,金融部门对生态旅游项目发展前景、对项目预期收益和风险程度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商业银行对生态旅游业贷款较少。
    三是金融服务相对滞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将经营重点转向城市,县域以下金融机构大量撤并,金融网点逐渐减少,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同时,信贷审批权限普遍上收,削弱信贷投放能力,无法充分满足三江源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投入政策资本。充分利用国家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的有利时机,运用利率政策,积极争取并支持“三江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在现有条件下降低央行给西部地区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或通过财政对利率的补贴降低资金成本。
    (二)提供融资便利。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重点支持信誉良好、有潜力的企业。对三江源区大型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在做好评估论证的前提下,积极组织银团贷款。
    (三)积极配合参与。金融业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协助管理好外资,特别是对跨省、跨地区、跨行业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和资本扩张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总体规划和后期开发的全过程,形成有力的信贷支持与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
    (四)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建立三江源区基础设施开发基金,由政策性银行承担资金管理责任,对三江源区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
    (五)强化金融服务。根据生态旅游区域合理布局金融机构,提供快速便捷的结算和信息咨询服务、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为三江源区生态旅游项目提供及时、周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