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高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
作者:杨旭明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13 09:39:00
点击数:
近日从甘南藏族自治州发改委传出喜讯,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又有新进展,甘南草原生态保护见成效。截至今年三月底,全州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24.9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未治理前的每平方公里335-568吨减少到200-500吨。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境内,形成了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黄河首曲”。甘南是黄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黄河甘南段全长433公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甘南碌曲县、卓尼县、临潭县注入黄河。 据测算,黄河流入玛曲县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玛曲境内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因此有“黄河蓄水池”之称。境内以草地、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水源补给区约4.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
黄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生态安全和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增加的影响,以及甘南草原超载过牧,森林过度采伐等人为因素,甘南全州4084万亩草原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其中重度退化面积高达约29%,草地产草量下降75%以上。2005年8月,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和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等,深入玛曲、夏河、碌曲等地考察,随后12名院士联名上书中央,提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亟需国家大力支持保护”。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直接关怀下,《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于2007年12月4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项目总投资44.51亿元。项目包括游牧定居工程、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工程、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藏区青稞基地建设、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等工程,分近、远期实施,2006年—2010年,以草原、湿地为重点,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趋势;2011年 —2020年,以水源涵养和补给区为重点,全面恢复和增强黄河水源补给综合功能,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路子。
甘南作为黄河、长江上游的水源区,甘南州委、州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全国人大代表、甘南州委书记陈建华说,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已实施两年来,在治理草原沙化、草原鼠害和黑土滩方面成效明显。另外,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也在进行前期规划,实施后将对保护流域林业资源、防止滑坡等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州直各部门立即行动,初步起草了78个专题研究报告。随着中央对甘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的增加,甘南州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将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8月在甘南碌曲县召开的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委员会首届年会上通过的《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计划》,是湿地国际、甘川两省等有关各方联合出台的关于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的第一张“路线图”。该计划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着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的新甘南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境内,形成了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黄河首曲”。甘南是黄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黄河甘南段全长433公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甘南碌曲县、卓尼县、临潭县注入黄河。 据测算,黄河流入玛曲县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玛曲境内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因此有“黄河蓄水池”之称。境内以草地、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水源补给区约4.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
黄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生态安全和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增加的影响,以及甘南草原超载过牧,森林过度采伐等人为因素,甘南全州4084万亩草原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其中重度退化面积高达约29%,草地产草量下降75%以上。2005年8月,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和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等,深入玛曲、夏河、碌曲等地考察,随后12名院士联名上书中央,提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亟需国家大力支持保护”。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直接关怀下,《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于2007年12月4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项目总投资44.51亿元。项目包括游牧定居工程、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工程、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藏区青稞基地建设、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等工程,分近、远期实施,2006年—2010年,以草原、湿地为重点,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趋势;2011年 —2020年,以水源涵养和补给区为重点,全面恢复和增强黄河水源补给综合功能,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路子。
甘南作为黄河、长江上游的水源区,甘南州委、州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全国人大代表、甘南州委书记陈建华说,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已实施两年来,在治理草原沙化、草原鼠害和黑土滩方面成效明显。另外,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也在进行前期规划,实施后将对保护流域林业资源、防止滑坡等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州直各部门立即行动,初步起草了78个专题研究报告。随着中央对甘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的增加,甘南州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将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8月在甘南碌曲县召开的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委员会首届年会上通过的《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计划》,是湿地国际、甘川两省等有关各方联合出台的关于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的第一张“路线图”。该计划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着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的新甘南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