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力打造高原生态屏障
按照“生态优地”的发展思路,今年以来,阿里地区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力度,全力打造高原边疆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阿里地区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地区林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以造林绿化工程为主,有效改善城镇人居环境。针对造林绿化存在造林立地条件差、苗木缺口大等困难,阿里地区把城镇周边造林工作作为一件首要大事来抓,按照坚持成活率、保存率、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实施地区森林围城、绿色通道、绿色庭院三大绿化工程。在造林期间,阿里地区加强种苗供应,优先使用本地乡土树种。截至目前,全地区完成工程造林4598亩,植树510378株,其中普兰县工程造林1330亩,札达县678亩,日土县500亩,噶尔县2090亩,工程造林平均成活率在70%以上。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今年以来,阿里地区督促各县认真开展补植补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地区共完成补植补造754亩,植树83773株,其中札达县611亩,噶尔县143亩。为确保补植补造工作取得实效,阿里地区切实落实管护人员负责制,签订了管护责任书,以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另外,还完善退耕还林的卡片档案,做到退耕户与退耕面积相符,完善资料文档。及时兑现年度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增强群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
全民动手搞绿化,积极推进种苗建设。今年,阿里地区加大调研力度,动用各种力量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带头参与,地直、中直单位,城镇个体商户、人民群众踊跃投入义务植树活动,整个义务植树活动历时近30天,参与人员近8000人次,共完成造林659亩,栽植红柳扦插苗、班公柳带根苗及云杉苗等13.19万株。
为使城镇个体苗圃迅速发展,有效补充国有集体苗圃,阿里地区改扩建札达、日土、普兰县级苗圃,并开展大规模的育苗,种苗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按照多渠道、多形式培育种苗、夯实林业发展后劲的原则,积极加强城镇个体苗圃的引导,截至目前,共发展札达、日土及地区所在地个体苗圃200余亩。
加大荒山荒滩造林力度,积极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按照自治区林业局对荒山荒地造林项目的要求,阿里地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工作,将造林任务和资金下达普兰、札达、日土等三县,并加强督促指导工作,组织人员开展造林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全地区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3988亩,共植树344万株。在防沙治沙工程中,阿里地区以狮泉河镇防沙治沙工程和昆沙机场周边防沙治沙为重点,积极开展封沙育林(草)、植树造林,在昆沙机场附近共完成造林2550亩,封育27450亩,有效保障了造林地块的灌溉,切实扭转了风沙围城的局面。